东昌二府街:古城文脉从此延续

2014-05-22 05:51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高田 报道

  ▲古城二府街上的原山东聊城锻压机械厂作为历史遗存被保留下来,目前正待修复。

  二府街的规划效果图。重建完成后,这条承载着古城历史文脉的街巷,将重现往日风采。  □ 高田 张健  二府街在古城东南隅,明清时期重要的行政部门曾坐落于这条街上,留下了重重叠叠的历史文化遗迹。

  从现在的实验小学到东口南街,旧时被称为状元街,从东口南街到东城墙路,这一段被称作二府街。二府街全长约250米,东西两端宽约6米,中段较宽,最宽处约10米左右。

  据东昌府区政协文史研究员高文广介绍,明清时期,东昌府同知衙门坐落在此街的东部路北。同知作为知府佐官,分管督粮、缉捕、水利等。同知别称"二府",故同知衙门又称"二府衙门",简称"二府"和"二衙",街名相应称为"二府街"。因同知还称"司马",故此街又称为"司马街"。在康熙二年和宣统二年的两部《聊城县志》上都能查到"司马街"这个名称,可见由来已久。

  高文广说,在同知衙门的对面,坐南朝北,还有一个被称为"三府"或"三衙"的院子。"二府"平时兼管收硝,"三府"有负责水利的官员居住,从职能上看,应该是"二府"的一个属院。

  清朝乾隆年间,东昌知府吴承勋将府学东的阳平书院迁至二府街,书院是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讲学、读书的处所,类似于现代的学校,附近的书生都来此就读。

  清朝光绪年间,东昌电报局在二府街创办,当时南北洋干线沿运河途经聊城境内若干里。

  1914年,原"东昌府立初级师范学堂附属小学"由辛巳口牌坊迁到二府街东首路北原二府府衙旧址,更名为"山东省立聊城第三师范附属小学"。

  新华舞台位于二府街东首路北,坐东朝西,1949年建成开业。1966年更名为"新华剧院",多个剧团、多种剧目曾经在这里演出,演出场面十分火爆。

  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二府街曾是聊城的集贸市场之一。每逢集日,新华广场董部摆满粮食摊儿,中间是自行车市,西部则有些暗中买卖布票、粮票的人。二府街的道路上,东半部两边摆满各式各样的旧货,名为"破烂市"。

  二府街东部路南有个"影壁胡同",因胡同口原有一座影壁墙而得名。二府街的中西部路南是清末民国时期御医叶嗣高家的园林,解放初期先后有聊城县农具机械厂、聊城县通用机械厂建于此。农具厂后迁花园北路更名为"山东聊城活塞环厂"。1981年通用机械厂关闭,1984年改建为"山东聊城锻压机械厂",是山东省机械厅唯一空气锤定点生产厂家,另有表链厂、县司法局等单位先后设于二府街路北叶氏故宅。

  二府街,承载着古城的历史文脉,在聊城文明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不愧为一条东昌古城中的历史名街。

相关阅读

人文 大众日报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