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抚养费征收乱象花样百出 必须“死磕”

2014-05-23 09:0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近日,江西修水县计生部门为征收社会抚养费向县公安局支付费用、将超生婴儿落户与缴纳社会抚养费“挂钩”的消息,引起舆论关注。日前,修水县政府官方发布公告称,已叫停新生儿上户与社会抚养费征收捆绑。

  这一事件的披露 ,与浙江一名叫吴有水的律师举报并“死磕”社会抚养费问题有关。吴有水经长年走访调查发现,社会抚养费乱收乱花现象花样百出,有的地方把征收费用低当做“招商引资”条件,有的人家孩子都还没怀上 ,社会抚养费就先被提前预收了……尽管有人说吴有水多管闲事,但吴有水称他还会继续“战斗”下去。【人物简介】

  吴有水 浙江碧剑律师事务所律师,2013年7月曾向全国31省区市财政、卫计部门申请公开当地上一年度社会抚养费收支及审计情况,一时间社会抚养费等一系列计生话题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他曾表示“死磕”社会抚养费征收问题,是希望能引起公众乃至国家层面的重视,他还曾提议将《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进行一次审查,并称如果最终能达到这个目的,他个人“再怎么辛苦也值得。”

  记者专访

  浙江律师吴有水

      举报后接到求情电话

  记者:为什么要举报修水县社会抚养费乱收乱花?

  吴有水:去年我一直在了解社会抚养费的去向问题,但通过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了解不到。只有通过自己去下面调查这种方式,尽可能了解地更深入一点。在调查的过程中,根据我的判断,修水县的这个情况涉嫌犯罪。作为一个律师来说,如何处理?很自然的,肯定会去举报。

  记者:都通过哪些方式进行了举报?

  吴有水:5月16日在微博上进行了预告,说要用证据说明社会抚养费去哪儿了,拍了一些证据的照片发到了网上。我的微博影响力不大,粉丝才有几千,但我也知道有人在关注。

  记者:寄举报信更正式一些?

  吴有水:是的。正式的举报更早一些。5月7日左右,我通过网上举报,说是10日之内给答复,结果没有任何反应。所以我就在5月12日向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检察院寄了举报信。

  记者:对方有什么反应?

  吴有水:九江市检察院一直没有联系我。后来记者去修水采访的时候,他们都不认账。我就把举报信的扫描件给了记者,让拿给他们看。作为一个律师,我没有证据是不会瞎搞的。

  修水县有关部门看到了我的举报信。5月18日晚上,通过熟人联系到我,无非就是让我尽量给他们一点面子。

  记者:你怎么回应的?

  吴有水:说出去的话怎么收得回来嘛。不过还是要给熟人一个面子。本来后面还有很多炮弹的。

  记者:把自己暴露出去不怕有风险?

  吴有水:我马上就是50岁的人了,做之前肯定经过一定的考量。我估计没有什么后续风险。因为我举报的是公安机关、计生委,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我跟他们所有人压根儿都不认识。我不是因为个人恩怨。最大风险就是让别人骂几句,说我想出名想疯了。

  记者:想要通过举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吴有水:我们的目的不是让他们出丑、置他们于死地。如果改进了这个错误,其他的事情可以暂时缓一缓。

  记者:现在来看,取得预期效果了吗?

  吴有水:目的达到了。上午出来报道,修水县下午就回应了。

      有地方用超生“招商引资”

  记者:这些举报的证据是怎么获得的?

  吴有水:好几个途径得来的,都是内部材料,我要保护我的线人。我在那边待了几天,稍微了解了下,查看了一下材料。不需要很长时间。

  记者:怎样保证材料真实性?

  吴有水:我们看原始凭证。

  记者:你在举报材料上说整个修水县每年向 36个乡镇计生办非法收取“上户费”多达100余万元。数据怎么得出来的?

  吴有水:保守估计。我调查了几个乡镇,每年要向公安机关交四五万元。按照每个乡镇平均每年3万元来算,全县也得100多万元。

  记者:你实地走访调查过哪些地方?

  吴有水:我主要是利用办案时间,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了解一下,走到哪儿了解到哪儿。有人注意到,我特别爱拿江西说事。包括去年9月,中央电视台下去调查 ,也是由我当带路人。包括这次被举报的修水也是。一个原因是,我是从江西出来的,那里的老百姓跟我反映的情况也更多。

  另一个,从我去年申请公开的社会抚养费数据上来说,江西的数量最多。目前给我回复的24个省份当中,江西的数字(33.8618亿元)还是冠军,没有人超过它。

  江西人口不多,才4000万 ,经济也并不发达。经济相对落后,人口相对少,但是征收数额在全国排第一,我不拿它开刀拿谁开刀?

  记者:通过实地走访社会抚养费发现什么问题?

  吴有水:说简单点,就是乱收乱花。花样各有不同。比如说,社会抚养费征收的随意性很强,标准不一。超生了上不了户口,有的省份就欢迎去他们那边上户口、交社会抚养费,比你原来的地方少一点、低一点。“你们那边生小孩罚款罚的重啊,过来呗。”有点类似于招商引资的一种手段。

  还有一种乱收的情况——预借。政府向沒有超生的预借社会抚养费。“你家有钱是吧,为什么不多生个小孩呢?政府向你借两万块。不还你了,打个借条,注明以后抵社会抚养费。”

  记者:这些听起来挺夸张的。

  吴有水:当事人都把材料发给我了。没有书面材料,我不敢瞎说的。现在反网谣那么厉害。

  记者:你觉得造成乱收乱花的原因是什么?

  吴有水:没人管,县级财政没多少钱。那你们就收社会抚养费 ,多收多得多花。乡镇就去收了,收了反正也不是上面拨款,怎么花上面也不好干涉。老百姓又没法监督它。在没有监督没有公开的情况下,自然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既然有利益冲动在里面,也就有了捆绑收费。

  记者:怎么解决或者改善这个问题?

  吴有水:我之前本来想用社会抚养费补偿失独家庭,现在来看不现实。可以将这笔费用直接纳入省一级财政,还是在县一级财政的话,难免会出现问题。纳入省一级财政后,成立专门的政府基金,专款专用,不再返还,并且加大审计力度,多管齐下。

      让别人关注是真正目的

  记者:怎么会关注到社会抚养费问题?

  吴有水:前年,跟一个当事人聊起来,发现社会抚养费这种原本抑制超生的手段,在一些地方变相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多收钱,不会抑制人口超生,反而鼓励超生,有些像钓鱼执法。这算是一个触发点。所以我就想进一步去了解。后来证实了我的看法。

  记者:为什么先后作出了申请公开社会抚养费数额、寄联名信呼吁新生儿落户和计生脱钩等努力?

  吴有水:申请公开只是一种手段。让别人看到的目的可能不是真正目的。通过申请公开让别人关注,这才是真正目的。我并不是要得到几个数据。这些数字对于一个做律师的人来说,毫无用处。

  记者:对申请公开的结果满意吗?

  吴有水:31个省份都回复了,只有24个公开了。对这个结果肯定不满意。我要公开的是四个问题(2012年度社会抚养费总额、收支预算、审计信息等),只回复了我一个总额问题。而且总额基本上也是经过压缩的,数据上可靠性很低。像广东省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是14.56亿,但光广州市前年一年就征收了6亿多,整个广东省只有这么多吗?可想而知。

  去年广东省财政厅公开的数字是26亿多,和广东省卫计委公布的相差11亿多。

  江西为什么数据这么大?因为是江西省财政厅发布的。如果江西省计生委告诉我的话,可能会经过数据压缩。

  记者:为什么会丢掉主业干这块?

  吴有水:一开始没想到把这个事情做这么大。事情做得越大之后,更多的人希望你继续做下去。你就不得不走下去了。

  记者:关注社会抚养费问题之后,对你个人生活有影响吗?

  吴有水:天天在忙这些事情。基本上占用了我大部分的时间。通过网上或者电话向我求助,基本上每天都有。求助的内容很多,不交社会抚养费不给上户口、不给入学、被法院强制执行,还有单独二胎、失独家庭等问题。

  记者:你怎么帮助他们?

  吴有水:我不可能去接这样的案子。因为案子太多,十个吴有水也累垮了。解决问题还靠他们自己,我可以指导诉讼。

  很多人不理解我。一旦我要说对方是违法的,可以起诉,他们以为我要赚他们钱,就会问,你认为这个官司会打赢吗?请你打官司多少钱?

  我只是去年在浙江周边做过几个,自掏腰包免费做。

      从成功走向成功

  记者:地方政府对你的态度怎样?

  吴有水:不会公开对我怎样。去年跟中央电视台到江西调查,他们群发了短信,说防止一个叫吴有水的过去捣乱。有人告诉我,很多地方收到短信了。那时,我已经回杭州了。

  记者:有人拿“想出名”评价过你的行为?

  吴有水:我搞这个事情,一直有人在说这个话。这个很正常,因为会触动一部分的利益。曾经有人当着我的面讲过,说我为了炒作。我当时就反击:“你有本事炒作下”。

  说不炒作别人不相信,说服力不强。干脆就说,我就是炒作。如果一个人通过合法的手段出名,只要不通过违法或者违背天理伦理,也是一种本事。

  记者: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这些做法?

  吴有水:很多人劝我这种事儿少干,又不赚钱还得罪人。家人对我很宽容,知道我从小喜欢管闲事。也有人说我是堂吉诃德,和风车战斗。我始终认为我和他不一样。堂吉诃德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我10多个月走过来,基本上从成功走向成功。

  记者:下一步会有什么打算?

  吴有水:暂时没计划。调查一个问题,我一没有权力二没有势力,很难很难。而且有些时候有很多材料,需要跟线人分析。

  修水县的现象其他地方也有。只要找到证据,还会举报,走一步看一步。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