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培育出蟹类抗病新品种 将在全国推广(图)

2014-07-15 11:24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获批 新品种可全国推广

  “我们已经做了两年的推广实验,最近刚刚获得了农业部的批准,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新品种可以大面积推广养殖了,梭子蟹的产量肯定会有提升。”崔朝霞介绍。

  为评估“科甬1号”梭子蟹的生产性状,研究团队在宁波象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对其进行了连续生产性对比养殖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养殖条件下,2012年新品种收获时平均个体体重较对照苗种提高10.44%,成活率提高12.53%。“就是说,我们选育出的新品种,不仅生长个头更大,抵抗致病菌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崔朝霞介绍,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下,普通蟹苗的成活率往往低于5%,而经过选育后的新品种,即使是在溶藻弧菌环境下,它们的成活率也能达到接近19%,养殖梭子蟹的成活率得以很大提升。

  “除了我们的‘科甬1号’,还有黄海研究所的‘黄选1号’,到目前为止梭子蟹只有这两个新品种,都能大大提升梭子蟹的产量。”崔朝霞说。

  据介绍,“科甬1号”梭子蟹的特点在于抗病性强,而“黄选1号”的特点则在于其高生长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黄选1号”梭子蟹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已达6万亩,养殖达4万公顷,每年可增加产量5万吨、经济效益25亿元。

  前景 两种新蟹将上餐桌

  梭子蟹是青岛最主要的经济蟹类。“青岛近海主要就有两种海蟹,石夹红和梭子蟹。”崔朝霞介绍,石夹红只有野生海捕,而没有进行推广养殖,梭子蟹则是青岛地区最常见、最主要的养殖蟹类。

  专家介绍,无论是“科甬1号”还是“黄选1号”,梭子蟹新品种的培育都会大大提升梭子蟹的产量,江浙地区养殖梭子蟹经常患“牛奶病”大批死亡,因此“科甬1号”新品种尤其适宜在南方海域养殖,将提高南方地区的梭子蟹产量。

  据《2012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我国梭子蟹养殖面积达47万亩,产量达到9万吨,年产值近100亿元,其中,浙江、江苏等省梭子蟹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我市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青岛市养殖梭子蟹6400多吨,而本地海捕梭子蟹仅有1500吨,仅占全年梭子蟹总产量7900吨的19%,除了本地海捕梭子蟹和养殖梭子蟹,我市梭子蟹的另一主要来源为江苏、浙江等地。据不完全统计,仅每年8、9、10月份,从江浙地区入青的梭子蟹就高达6000余吨。

  相关链接

  养殖梭子蟹育出两个新品种


  三疣梭子蟹,又称梭子蟹、白蟹、枪蟹,广泛分布于我国山东、浙江、广西、广东、福建、海南以及日本、朝鲜、马来西亚群岛等水域,是重要的海洋经济蟹类,也是近海渔业捕捞的主要种类之一。

  我国的三疣梭子蟹养殖业发展迅速,已形成规模化,但同时也带来了种质、资源、环境及病害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三疣梭子蟹人工养殖的健康发展。目前三疣梭子蟹苗种繁育所用的亲本基本都是靠捕捞野生蟹,未经严格的人工选育,种质已经出现退化。由于过度捕捞,梭子蟹的天然资源每况愈下,随着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病害频繁发生,其中以“牛奶病”危害最大。牛奶病通常发生在每年的10月至翌年2月的低水温期,患病蟹蟹体消瘦,食欲减退,肌肉萎缩。横切步足,在断口处有乳白色液体流出。打开蟹盖,盖内亦有大量乳白色牛奶状液体,故名“牛奶病”。

  蟹类良种选育起步较晚、工作滞后,目前仅培育出有限的几个新品种。其中在中华绒螯蟹中获得了2个新品种。在三疣梭子蟹人工选育领域,黄海水产研究所收集莱州湾、舟山、海州湾、鸭绿江4个不同地理群体,构建三疣梭子蟹快速生长育种核心群体,成功培育出了“黄选1号”快速生长新品种,养殖区域主要在山东省。而“科甬1号”则主要选取我国沿海8个野生地理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与测试,明确建立以东海浙江宁波群体、渤海莱州湾群体、南海北部湾群体为群体选育的3个育种基础群体。

   [编辑: 张珍珍]

相关阅读

青岛 梭子蟹 抗病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