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交通:人力、马车和汽车三个时代交叉前行

2014-07-22 10:1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马车时代

  车型:双驾马车

  优点:随时上下,可赏风景;缺点:速度太慢,卫生较差。

  翻看老照片,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丈夫牵着毛驴笑脸盈盈,毛驴驮着竹筐,竹筐内坐着一个小男孩,竹筐旁的小脚妻子坐在驴背上,他们显然是在回娘家。比起走路,有一只牲畜代为“背着鸡鸭和胖娃娃”,似乎更轻便些。这就是最早的畜力时代,此种方式叫驮畜,有马、骡、驴等,在牲畜身上搭个麻袋和被褥即可骑行,这种行具非常古老,早在青岛建置前就有。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大车,在车上搭上席棚或者帆布,牛、马等在前部套上套具,形成了畜拉大车。因为大车过于颠簸,有钱人则改坐马轿,两匹马一前一后,中间是一个木制的车棚,棚内铺上“车褥子”,走起来晃悠却不颠簸。

  德国占领青岛后,城市开始大规模建设,马路也不停加修,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是马车。马车最开始传入青岛的都是欧式拉客马车。此种马车比较华丽,车篷装有玻璃车门,当时又称这种马车为玻璃车,开始仅为德人乘用。后来,德商在青岛开办马车行,车行里就改用了中国式拉客马车。青岛文史专家、交运集团青岛文化传媒公司经理刘增平介绍称,这种马车多为篷车,车篷用帆布制作,作折叠状,可撑开或折叠,以遮阳或防雨。马车有单驾和双驾之分,青岛地形复杂 ,道路陡坡很多,拉客马车以双驾为多,这种双驾马车也成为青岛的特色。

  鲁海说:“马车车身对面两排座,各可坐3人,驭手在前,其身旁可坐1人,因而每车可载乘客7人。”马车行车类似于现在的公交车,当初的路线由大沽路、河南路口至汇泉。以后,又有了至东镇等路线,路上可以招手停。夏天乘车,缓缓而行,可以欣赏沿路的美景,王统照在散文《青岛素描》中就曾写到他与朋友坐马车从辽宁路到东镇 ,再到西镇见到的青岛景色;但若到了朔风怒吼的冬天,就不那么舒服了。

  至于马车车价,鲁海说,1933年坐趟马车是5分钱,包车每天5元,比人力车要贵一些。但因为两匹马要喂草料,车本身也成本高,所以“一个赶马车的每天收入也仅仅只够一人二马的生活费用而已”。当年马车的管理不亚于现在的出租车和公交车,不但要求车夫统一着装,根据档案馆的资料显示,还要求马车夫年龄在“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身体强壮者”。而且政府对马的要求也相当严格,要求每匹马都要配粪桶。尽管如此,马车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1949年4月18日《联青晚报》上就曾刊登出马车轧死儿童的消息,此外,因为马车站的异味常常引起周边居民的投诉,而马的粪便也造成城市污染,因此到上世纪40年代,随着汽车的普及,马车就销声匿迹了。

  汽车时代

  车型:烧炭汽车、无轨电车等

  优点:速度快;缺点:正在改进中。

  讲到汽车的出现和发展,不免先提及公路的修建。刘增平给记者的资料显示,1891年青岛建置时,公路总长度68公里。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出于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的需要,加紧修建市内和市外道路,其中1903年动工、1905年完工的台柳路(台东至柳树台),全长30.3公里,铺筑4米宽的碎石路面,是全国最早的汽车路之一。1910年,随着中国最早的汽车站——馆陶路汽车站诞生并运营,中国道路客运和城市公交行业正式开启。

  汽车进入青岛应该是在1901年前后,德国总督先以两辆汽车代替欧式传统马车,使青岛成为山东最早有汽车运行的城市,当时的汽车很像马车,露天式车身,双排座,可乘坐四人。1912年,青岛开始有了德国人经办的客运站“汉斯机器车公司”,两年后,日本占领青岛,外商和华商开始在青岛经营汽车营运车,这时的汽车车型

  就成为铁壳车了,可载8到12人。《青岛思往录》中称,青岛公交车真正发展起来是在1926年左右,车行有公办和私办两种。然而,“当时乘坐汽车的人群,主要是德国人和中国的达官贵人,一般的百姓首选人力车,稍有钱的人会选择马车”,刘增平的话证实了当年的公交车行业几起几灭,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胶澳志》也记载,1922年之后“汽车日形发展,初仅百余辆之汽车今已至五百以外”,但是“其中属于车行营业者仅占四分之一”。可见公交车当年并不甚盛行。1945年,青岛市政成立了山东省公司青岛分公司市内交通站,此时,一批美国淘汰的旧轿车涌入青岛,价格极低,每辆仅相当于今天人民币几千元。有人将其改作小型公共汽车,可以说是小公共汽车的前身,去四方、水清沟、沧口主要靠这些小公共。

  今年78岁的退休公交司机王熙道告诉记者,大约1952年左右,青岛市的3路车和15路车都用过烧炭车,“一米多高、一米来宽的一个大炉子安在车屁股上,车出发前先把炭填好。遇到坡大的时候,司机还得停下车,跑到车尾先摇上一阵子,等火着旺后,就会产生更多的水蒸气,从而形成动力。如果遇到太大的坡,比如清江路上有一站是广东公墓,那里的坡就很大。这时,乘客就得下来一部分,走上坡,再坐上车,因为当时的车没有配乘务员,所以都是司机一个人忙活”。这种动力不足的汽车很快就被淘汰了。青岛还有过烧柴油的公交车,但也因噪音大、不环保,冬天启动困难很少再用。1960年青岛市还开通无轨电车,由火车站到市立医院一条线路增加到1999年底,2路、5路、30路三条电车线路。

  近一段时间,公交车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交运集团温馨巴士公司总经理曲国庆告诉记者,他们已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提醒乘客,公交车逃生工具主要包括自动灭火装置 、手动灭火装置和逃生装置。逃生应急开关一般安装在爱心专座上方的风道上。紧急情况下,可扳动风道上红色的应急开关,车门就会快速打开。

  交通工具与时俱进。现如今,快速路、海湾大桥、海底隧道等的连接让青岛市区不断扩大,私家车、公交车、出租车也使马路变得非常繁忙,早晚班高峰期有的路段堵得水泄不通,交通工具的不断改进凸显了青岛城市发展的步履之匆匆,等到地铁开通后,全方位的立体交通将全面建成,我们不但可以在天上飞,地上跑,还可以在地下畅游岛城,这恐怕是先辈们做梦也难以想象的。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青岛 交通 人力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