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打造"首善之区" 让每个人都成为崇德向善的主体

2014-07-23 05:50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吕光社 报道

  泗水县儒风孝道之乡志愿者在儒学讲堂义务演出《借婆婆》节目。

  

  今年,济宁市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着手打造"首善之区",在既无先例,也无范本的前提下,济宁将"善"这一基本道德准则作为开展工作的突破口,致力于将无形的文化资产根治于每个人的内心,并转化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人人亲善友爱的力量,创出了"乡村儒学"、"四德榜"建设等先进经验。  

  □ 本报记者 孟一 吕光社

  "老赵,抓紧带上你家小孙子上书院,马上开课,去晚了又只能站着听了!""妈,您回屋歇着就是,爬高上梯擦玻璃这种事我来。""刘姐,你家娃中午要是没人看就来俺家吃饭,咱不差那一双筷子。"4月11日,全国善行义举四德榜现场会在泗水县圣水峪镇北东野村举行,有"好事"的参观者不信小小榜单能起多大作用,甚至怀疑一切都是"彩排",于是钻进村里"搞暗访",而他们看到的一幕幕,让他们对济宁"首善之区"的建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变得心悦诚服。

  360户的贫困村

  320户捐款救人

  "老少爷们们注意了,咱村的张富将不幸得了白血病,现在急需16万做手术,家里人已经东拼西凑了11万,还差5万,大家有能力的就伸把手帮下吧。"5月24日傍晚,汶上县郭楼镇马店村的大喇叭突然响了起来,21岁的村民张富将罹患白血病的消息不胫而走。原本一吃过晚饭就热闹起来的健身广场,在那天竟然空无一人。

  "富将家啥情况咱也不是不知道,他爹妈身体不好,现在又摊上这事,你说这日子以后还咋过。咱家毕竟在四德榜上‘晒’着,得多捐点带个好头。"回乡探亲的林峰、林凡利兄弟俩窝在屋里一合计,决定从专为返京打工筹备的2000元中拿出1500元捐给张富将,只留了个硬座车票钱。

  那一晚,没有任何集体收入的"贫困村"马店村,很多家庭都不约而同地开起了这样的家庭会。第二天,全村360多户村民有290多户伸出了援手,捐款14000多块,又过了两天,捐款户数达到了320户。

  "村民的善行义举,四德榜起了很强的引导作用。"马店村党支部书记林凡庆介绍,四德榜图文并茂,全村1400多口人,每年评出25个表现最突出的典型上榜公示,供他人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身边的典型。在四德榜的激励下,村民开始比着孝顺、诚信经营、扶危救困,争着做模范、怕落后。现在,街坊邻居间的矛盾少了,互相帮助的多了,连说话文明程度都高了,村风明显好转。

  小榜单也有大作为,当道德成为一把"尺子",身边的典型、古朴的信条就能让新农村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年上半年,济宁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共建成四德榜6958个,其中农村、社区建成6211个,建成数、建榜率均居全省第一,各类中央、省级四德榜现场会在济宁召开。各县市区也都借助小榜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道德品牌,道德之花处处盛放。

  一所儒学院

  引爆小山村的道德巨变

  "爷爷、奶奶我回来啦,今天的营养餐是面包和牛奶,你们尝尝。"6月12日,蹦蹦跳跳的庞玉芝刚进家门,就急忙把面包、牛奶从书包里掏出来,递给奶奶。自从在尼山圣源书院学了《弟子规》中"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段话,今年11岁的庞玉芝就再也没吃过学校发的营养餐,而是带回家和亲人分享。

  "原来,俺孙女整天除了学习就是玩,出门、进门的不爱打招呼,还经常闹闹小脾气。"庞玉芝的奶奶、68岁的郭庆香告诉记者,如今,小玉芝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帮她倒便盆;遇到需要搬东西这样的事,小丫头也会抢着做。上几堂课就让孩子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全家人说啥都没想到。

  尼山圣源书院坐落在泗水县圣水峪镇北东野村,2008年由国内外文化界知名学者和社会名流发起兴建,目的是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2013年,书院办起儒学讲堂,通过事例与道理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讲授《论语》、《弟子规》、《孝经》等儒学经典,每月两次授课,农忙时也不间断。一年下来,就有7000多人次的村民接受了传统儒学教育。

  "过去,村里虽算不上是个乱子窝,但当众骂街、亏待老人、盗窃这种事还是时有发生的,与孔子诞生地的特殊地位很不相符。"北东野村党支部书记庞德海自爆家丑说,他们也尝试过用一些行政手段加强管理,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道德的"疾病"原本就该用软性的"文化"去根治。尼山圣源书院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法生介绍说,他们一方面认真设计课程,让传统儒学更接地气;一方面要求村里积极配合,通过大喇叭等形式定期播放儒学经典,形成浓厚的儒学氛围。村里的退休教师朱柏宜告诉记者,"如今,晒花生的不怕被偷了,随手乱丢垃圾的基本绝迹了,没事闲着窝里斗的也见不着了。"

  一所儒学院,用老辈的智慧引爆了小山村的道德巨变,同样也成了济宁弘扬传统文化、创建首善之区的重要抓手。6月21日,省委宣传部在泗水召开了"山东乡村儒学现象"座谈会,乡村儒学讲堂将和尼山圣源书院一起被作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被纳入各级财政面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至此,济宁的乡村儒学实践正式为全省的道德创建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参考。

  "远亲不如近邻"

  古训见证新邻里关系

  "饺子起锅了……"随着居委会干部马利华一声吆喝,"运河之都邻居节"传统节目的"百家饺子宴"活动在柳行社区掀起高潮。

  清晨一大早,柳行社区里就拉开了大阵势。50多张桌子一字摆开,200余位社区居民围坐在桌子前,有的和面、有的擀皮、有的包饺子,说知心话、唠邻里情,把所有的快乐都包进饺子中,欢声笑语伴着饺子的香味弥漫开来。

  "现在的社区,大家买的都是商品房,互相之间不认识。别说楼上楼下了,挨门好几年有的都没搭过腔。"柳行社区居民杨丽娟大娘告诉记者,得亏搞起了这邻居节,街坊邻居才有机会正式地认识认识,见面说话也不觉得尴尬了。前段时间,她老伴突发心脏病就是隔壁的邻居开车送去医院的,重拾"远亲不如近邻"古训的新邻里关系,让她倍感温暖。

  建设首善之区,农村有农村的法子,城市有城市的招数,但目的都一样,就是创文明城、做文明人。今年,济宁市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突破口,希望各县市区、企业、学校都能搭建起像"邻居节"一样的平台,更鼓励创新举措,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路子。

  3月18日下午,任城区明珠小学艺术表演室内,同学们以古装扮相自编自演的情景剧《论语新篇》正在进行中,以生动活泼、艺术张力较强的形式为同学们传递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引起学生们的强烈共鸣。而这,只不过是济宁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普及工程"的一个缩影。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块牌子,更是一面镜子,因其包含了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的一些基本指标和基本特征,并能够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竞争力。

  从政府机关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纳入机关学习内容,到学校组织开展"诵中华经典、学道德模范、做有德之人"主题教育活动;再到企业开展诚信企业创建,社区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所有活动的设计、工作的开展都是围着具体问题逐级展开,有针对性、有操作性。济宁人正以高昂的热情创造讲文明、重礼仪的生活氛围。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