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硅谷的名义 远见新都心未来宏伟蓝图

2014-07-29 11:11   来源: 半岛网房产频道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一个现代化企业港湾的崛起,需要怎么的天时地利?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北京ABP作为世界上最为前沿、尖端的企业港,它们所走过的历程,便是新都心的跑道;它们的现在,便仿佛是新都心的未来。

  ■硅谷:1500余家计算机企业的温床

  硅谷这个词最早是由Don Hoefler在1971年创造的,而现在,这是高科技事业云集的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谷的别称。硅谷是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择址硅谷的计算机公司已经发展到大约1500家。

  硅谷作为美国信息社会“最完美的范例”,是美国最为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之一。它代表了一种新的开发模式,即不同于工业化时期主要对地域和物质资源的广度开发,而是后工业化时期对信息和智力资源的深层开发。硅谷不仅是美国西部经济第二次开发的典型代表,而且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

  硅谷的崛起和发展是多种因素联动的结果,包括:大学的科研环境、政府的资助和订货、风险资本的投资、战争等政治环境的影响以及创新企业家的革新等,正是这些因素交叉作用,才造就了硅谷的现在。

  



  ■筑波:政府主导,打造企业港湾

  筑波这座人口不足21万的小城,是日本国内研究机构和人才最为密集的地区,曾涌现出四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筑波有一句话是“随便扔个小石子,都能砸到博士的脑袋”,这句玩笑话实际上并不夸张。2007年7月时,筑波已有5684名博士,截至2010年1月,筑波有约2.1万名研究人员,相当于每10人中就有一名研究人员。

  据了解,筑波科学城是一个完全由政府主导的国家项目。1963年9月,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在筑波地区建设“筑波研究学园都市”。1980年,筑波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按计划需要转移或新建的国立实验研究机构也已各就各位,如东京教育大学1973年迁到筑波,更名为筑波大学,现在已是日本著名的国立大学。

  后来,随着城市中心地区设施的完备,民间企业开始大量进驻,建立了工业园区。随着常磐高速公路的开通,以及筑波-东京电车线路和首都地区中央联络高速公路的建设,筑波的交通更为便捷,促进了城市的飞速发展。

  ■ABP:规模效应,促进企业集聚

  北京ABP项目,又名总部基地。这一项目位于北京西南四环,自2003年6月19日奠基开工以来,已建成约400栋独具特色的总部楼,并以智能化、低密度、生态型的总部楼群吸引着广大企业关注,截止目前,北京总部基地核心区已形成入驻400余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的规模,85%以上为高科技企业,大多为行业龙头。

  在此规模效应的带动下,以总部基地为核心的丰台科技园范围内已聚集近4000家大中小型企业,其中约110家企业年收入过亿、上市公司17家、中央国资委一二级企业50余家。预计至2011年,以北京总部基地为核心的丰台科技园将吸引500-1000家总部企业、形成5000家大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并将聚集10万高端人才,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300亿元,税费总额67亿元,用大约占1%的土地面积,实现了对丰台区财政收入30%以上的拉动。

  ■新都心:以三大企业港的成功为蓝本

  



  当回顾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北京ABP的发展历程后我们发现,新都心作为青岛新的增长极,和三者的成长之路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里和美国硅谷一样,有着优渥的投资环境和品牌企业的领衔。万科集团布局青岛的开山之作——福州路万科中心以三栋地标级国际商务集群为载体,助力新都心商务崛起。

  这里和日本筑波一样,有着政府规划支撑的宏伟蓝图。在不远的将来,这里便是功能高度复合的未来型城市中心,企业发展远景指日可待。

  这里和北京ABP一样,吸引着众多企业集聚于此,并势必将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片区商务升级。据不完全统计,仅福州路万科中心已经吸引到近百家大中型企业进驻,规模效应不可限量。

  [编辑: 谷莉敏]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

商讯

公告>

楼市动态

更多

频道推荐

山东 | 青岛

互动

社区 |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