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字生财的金融腐败止于竞争

2014-08-11 09:0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舒圣祥

  近日,安徽省农发行原副行长操良玉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检察机关指控其利用职务之便,受贿382万元,借贷款为他人牟利。事实上,“行长落马”在多地频发,受贿数额最高已上千万元。打着“市场化”幌子、颇具隐蔽性的金融腐败,成为反腐新焦点,越来越多的金融高管栽在“签字生财”上。(8月10日新华网)

  这些年,因为腐败倒下的行长、副行长还真是不少,其他岗位的金融高管就更多了。十八大以来,银行、证券等金融领域落马高管有数十人,仅在银行系统,就有20名行长级高管落马。“行长落马”在多地频发,揭露出企业“贷款难”背后的“好处费”现象,“签字生财”的一支笔,不仅造成严重的金融腐败,还扭曲了社会经济格局,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

  “行长落马”多地频发,一方面,当然是因为金融机构内部制约与监管机制存在重大缺陷,权力过度集中,制约严重不足,给寻租腐败留下巨大空间;另一方面,这更进一步说明企业贷款之难,要想从金融机构贷款,不仅要有够硬的关系,还得按照“潜规则”办事。众所周知,在缺乏制度约束的环境里,个人自律很难靠得住;而在银行系统,只要拿人好处给人办事,贪腐曝光的几率很低,寻租的胆子也就更大。

  早在原建行行长张恩照锒铛入狱时,他的旧友就曾发出感叹:在银行系统,小到信贷员,大到行长,给人的印象好像都很富,其中许多富的来源不甚清楚,尤其贷款成为稀缺资源的时候,客户为了得到贷款大肆行贿,一旦徇私舞弊成风,贪污受贿就变得正常,反之才不正常。此言虽有替旧友开脱之意,但所述亦是现实。在金融领域,除去落马者,显然还有大批“苍蝇”甚至“老虎”隐身其间。

  多年来,银行暴利始终是舆论热议话题,以至于银行行长都“不好意思公布利润”。如果说看得见的银行业暴利是明处的贷款成本,看不见的银行业腐败则是暗处的贷款成本,两者合起来,就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实写照。总理最近猛批“有些银行只做大生意,对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不肯给一点阳光雨露”,可银行为何如此牛气?说到底,根子还是在垄断——惊人的暴利,泛滥的腐败,对普通储户的霸王条款,对中小企业的势利眼,无不根源于此。

  要杜绝“签字生财”的金融腐败,光加强内部自律或者强化反腐力度,恐怕都非治本之策。只要银行的垄断地位不打破,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不能充分激活,市场不能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官办银行就没法不牛气,权力寻租就没法不泛滥。7月25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5家试点民营银行中的3家获得筹建审批,未来民营银行的试点审批很有可能加速。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民营银行的放开准入,将产生鲇鱼效应强化市场竞争,有利于打破银行业僵化格局。当银行不再能“躺着就把钱挣了”,自然会想方设法加强内部监管。源于垄断的金融腐败,因此大有希望止于竞争。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