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毕舸 2013年5月,北京福润天成房地产有限公司以46亿元摘得上海长宁区新华路街道71街坊地块,刷新当年上海拍卖总价地王纪录,但是成交至今已有15个月,这块地仍没有任何建筑施工的迹象,空地上只有一个用集装箱简易搭建的废品回收站。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2013年全国经营性用地单价和总价TOP10地块共55幅,其中有21幅地块至今尚未动工,约占38%。(8月 22日《每日经济新闻》) 尽管开发商囤地现象在各地并不鲜见,有些甚至囤积了5年以上,但天价地王沦为废品回收站的巨大反差,还是让人相当吃惊。
“地王沦为废品回收站”这一反差极大的现象,展现了地王带来的多重危害。首先,开发商不是傻子,天价买来的地王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利润主导效应。而去年以来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房价出现波动与走势不明,开发商必然会囤地静观其变,以应万变。
然而,“地王沦为废品回收站”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从市场的角度看,供求关系一直是影响价格的一个主要因素。国家土地供应量大了,市场的住宅供货量自然上升,房价在市场这个大机制的空间下,也就很自然地健康稳定发展。但地王现象击破了这一机制。在现行的土地竞拍机制下,地王频现,造成众多开发商拿地成本过高 ,最终出口就是不断推高房价。尤其是在目前多个地方政府已经松动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微妙关口,开发商很可能会拿地王赌未来的房价大涨。
因此,房价跌,地王囤积在那里不动,房价涨,地王同样被闲置 。“地王沦为废品回收站”成为房市长期燥热下的奇特产物。
“地王沦为废品回收站”是在等待房价的报复性上涨,而不是之前政府宏观调控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房地产价格企稳,消费者信心在合理价格水平上不断增强,建筑活动再度活跃,土地交易恢复,这一切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重归强劲增长之路。但如果房地产价格因为重现的投资和投机性需求,继续高位上涨态势,楼市的繁荣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更快复苏,反而会阻碍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获得给养补充。
地王沦为废品回收站,首先是房地产业虚火不断之耻。开发商制造着人为的供需关系紧张,用囤地来谋取利润最大化,而这种短视行为还在不断加剧房地产的泡沫化、投机化。
地王沦为废品回收站,也是地方政府监管不力乃至间接纵容之耻。近年来,要求地方政府收回囤积土地的呼声不断,但地方政府却鲜有如此动作。究其原因,不是地方政府心太软,而是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之前有报道称,某些地方政府甚至已经到了主动问开发商需要什么托市政策的地步。可见,土地财政带给地方经济的危害已经难以根治。好在,国家审计署近期掀起全国首次土地财政大审计,直击土地出让金收支、土地征收、储备、供应等领域。希望此次土地财征摸底以及随后的改革能够动真格,彻底整治“地王沦为废品回收站”之类的房地产怪现象。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