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舒圣祥 日前,全国将首次针对土地出让金展开大范围审计的消息引发关注。在过去的13年间,土地出让年收入增长超30倍,总额累计近20万亿元。部分地区土地出让金占据地方财政“半壁江山”。而分散在国土、土地储备、财政等部门的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除接受一些审计外,大多“封闭运行”,导致违规不断、腐败滋生。(本报昨日A41版报道) 听惯了各地“地王”迭出的新闻,更见惯了各种血泪拆迁的乱象,汇集起来的是过去13年间20万亿元这样一个土地出让金数字。在这13年中,2007年之前,土地出让金全归地方财政自由支配。全国每年真实的土地出让金到底有多少?没有哪个部门能够说清楚。随后自2007年起,土地出让金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采取“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但是,土地出让金仍然迥异于税收,收入支出直接归地方管,想减免即可以减免,想缓征更可以缓征,更关键的是,想怎么花就可以怎么花。
可事实上,“全口径预决算管理”的概念,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这意味着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纳入人大的监管视野。但是土地出让金这样的政府性基金,显然还没有真正纳入人大监管。土地出让金每笔收入多少,每个重大建设项目花了多少,不仅公众不知道,地方人大同样不知道。“收多少,怎么用,只有‘一把手’清楚”,许多地方侵占挪用也只是领导一句话,“土地账”于是成了名副其实的“糊涂账”。
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土地出让金这么大一笔钱,地方人大必须加强监管。除此之外,越是一本糊涂账的阴暗角落,越是需要“审计风暴”以及相应的“问责风暴”。国家审计署此番针对土地出让金的大范围审计,应该成为审计监督的常态。更为关键的是,作为预算公开的一部分,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和支出,应该接受公众的监督。20万亿土地出让金不仅要审计,更要晾晒。卖每一块地,收入了多少出让金,又支出了多少补偿金,剩下的钱如何支出,都应该清清楚楚地公开——唯有如此,方能防老虎、驱苍蝇。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