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苑广阔 9月1日起,北京市中小学生每周将会有至少半天的时间,到博物馆、天文馆等社会课堂中上课。根据《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的要求,今后中小学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 的课时在校外进行。(8月30日《新京报》) 一说到中小学生的学习,我们下意识地就会想到“课堂学习”,而其他方面的学习活动,比如校外活动、假期实践,都只是对“ 课堂学习”的补充,甚至是不务正业 。但是,从今年9月 1日开始,这种观念在北京的中小学可能要被打破了。
把课堂从校内换到校外,把学习的场所从教室搬到博物馆、天文馆、美术馆、化工厂、科技馆以及污水处理厂等,意义到底在哪里?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又有何价值?其一,此举有利于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让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动手能力相结合。我们以前经常批评中国的中小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但是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让课本知识成了一种“死知识”,而“校外课”却可以让知识变活,这显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巩固书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其二,此举有利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校外课”的出现,等于换了一个地方上课,这不同于以前老师领着学生去参观博物馆、天文馆、实验室,而是需要学生在博物馆、天文馆和实验室里动手实践,这更有利于那些具有某方面特长和爱好的学生展现自己的优势,突出自己的特长,进而让老师了解这类学生的优点,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注意因材施教,侧重培养,这当然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其三,此举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教改”做准备。为确保中小学生“校外课”的课时得到保证,北京教育行政部门正研制各个学科的改进意见,北京初中教育的学业评价方式将做重大调整。以初中化学和物理为例,这两门学科的中考笔试分值权重将降到中考成绩的70%,而学生初中三年参与实验探究实践活动的考核情况按30% 折算计入中考成绩,从初一到初三每年考核各占10% ,这既分散了化学和物理学科的中考压力,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符合教育改革大方向的要求。
中小学每周半天的“校外课”,时间不长,意义却很大,有必要在进行充分探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受益。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