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卧底"家庭农场 体验现代农民的艰辛喜悦

2014-09-01 10:35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B 工作中细心忙碌,大事小事都记心上

  租了300多户的地,每家的路都记得


  8月25日下午2点多,王玉芹从日照赶回平度,看到平度旱情依旧,她没有着急回家,先去了一趟气象局,询问近期平度的天气条件能不能人工降雨。

  “跟我一块儿去日照玩的好姐妹也是种粮大户,她的地都在高密,全都降雨了,我的地是一点儿雨都没下。唉 ,你说气人不气人!”这趟去日照,王玉芹一是跟朋友一起去海边玩儿,另一个目的是看看自己的女儿和小外孙,一举两得。

  “玩儿的时候我就不停地念叨,‘怎么还不下雨?’地里的玉米都要干死了!她们就嫌我念叨,让我出来玩用心点儿。”当天下午4点多,王玉芹终于开着自己的白色雪佛兰回到了镇上,但是王玉芹还是没有着急回家,她开车七拐八拐去了一户村民家里。

  “大姐在家吗?我来给你结这几天浇地的工钱。”王玉芹一边敲门一边喊道,门刚开一道缝,主人家的大狗摇着尾巴先出来了,城市信报记者赶紧躲到了王玉芹身后,结果这只大家伙只是绕着王玉芹转了一圈就走了,看得出来王玉芹是这家的常客。随后,王玉芹跟一位短发穿着碎花上衣的大姐走进了里屋,坐在了沙发上,“大姐”也挨着王玉芹坐下,并拿出了账本对起账来。

  “水够不够用?”“水够用就是地不好浇!今年那块儿地的玉米种得太密了,现在玉米长高了,人都进不去!”

  “那你看不行就拔一些,那些长得太细的 ,看着不好直接用脚踩倒也行。”

  俩人一边对账,一边聊了起来。说话的间隙,大姐就把账对好了,一共是9600多元,王玉芹给了9700元,嘱咐大姐不用找了。前后大约20分钟时间,大姐把王玉芹送上了车。当天下午,王玉芹一共去了四五户村民家,有开工资的也有付水电费的。一路上不少人跟王玉芹打招呼,她都停下车来跟人说两句。“不算这些工人,我种的这些地是从300多户人手中租的,每年都得挨家送租金,谁家的路我都认得。”

  一天接30多个电话,大事小事记心上

  “进城忙活一天跟打仗一样!”8月26日上午,王玉芹又在平度市医院、残联、税务局忙活了半天。走出平度市地税局的大门,坐在被太阳晒得滚烫的座椅上,俩人才想起来,早饭还没有吃。“这比下地干活还累,操的心多!”王玉芹笑着说道。

  王玉芹和城市信报记者在街上找了一家卖麻辣烫的小店,简单吃过饭之后,她就在小店的餐桌上写起相关证明材料来。由于太认真,放在旁边的佐料瓶不小心被打翻了她都没有发现。填好材料后,又赶到平度市地税局办理好相关手续。

  “您那么大的农场,像今天这样忙是不是就没有时间去管了?”“可不是,这一天不去一趟地里,我心里都不踏实,只能把工作交给工人了。他们有事儿就会给我打电话。”面对城市信报记者的疑问,王玉芹无奈地表示,自己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就把第二天需要做的事情想好了,没时间去安排就通过电话挨个通知。说起王玉芹的忙碌有一点儿特别能体现,那就是她的电话特别多!王玉芹有两个手机,其中一个经常用不到晚上就会因为没电了而自动关机 。城市信报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光是8月26日一天她接了30多个电话,其中有地里干活的工人的 ,有找她办事的村民的,还有村委一些工作上的。“到饭点儿了得安排人给工人送饭,机器坏了得安排人去修……都是事儿呀。”

  回家的路上,王玉芹又顺便去一个农机市场给家里的收割机买了不少零件。“你看就是这块儿地,玉米种得太密了,浇水都进不去。”路过一片玉米地时,王玉芹把车子停了下来,下车去看了看地里的玉米,惋惜地对城市信报记者说道,“当初种子下得多,估计还得减产,失算了。”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家庭农场 体验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