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薛易 9月9日下午4时30分许,郑州市一辆919路公交车行驶至中原路秦岭路路口时,车上一名老人突然倒地猝死。车上乘客称,老人之前曾因让座问题与一名小伙子发生争执,并动手打了小伙子四个耳光。目击者称,小伙子并未还手。在小伙子下车之后,老人仍情绪激动,后来昏倒。老人家属接受急救人员询问时称,老人患有心脏病。 “坐公交车为老人让座”,这作为一种道德已被大力提倡了几十年。然而在近年来,一些老人和年轻人却屡屡因让座问题而发生争执。因一个座位搭上一条人命,9月9日发生的这一幕,无疑是最为悲催的结局。当此际,更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这一令人纠结的问题。
有人说,让座的问题反映了如今社会的道德沦丧,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骂人从来都解决不了问题,戾气反而会增加悲剧发生的几率。
让座纠纷的关键在于部分老人和年轻人的认识错位。一方面,在某些老人的头脑中,早已形成年轻人“让座理所当然,不让座可耻”的错误观念,由此才会堂而皇之地要求对方让座;另一方面,则是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希望在座位上休息,同时权利意识日渐觉醒,坚信“让可以,但你不能抢”,对对方实施的道德绑架极为反感。于是,双方都不让步,冲突一触即发。
想要减少冲突,需要一个能够起到调解作用的环境。无论是整个社会,还是作为冲突直接发生地的车厢,都应该有这样一种调解的氛围。客观来说,在这种二元对立的格局中,老人是理亏的,但如何让他们明白自己理亏,这是一个问题。首先,应该有人告诉老人,让座从来就不能强迫,“让”是美德,“不让”是人家的权利。而且,人家不让座可能有特殊原因,比如身体不舒服等,其次,也要说服年轻人,尽量照顾老人,能让就让。回到这次发生的事件,假如当时车厢内,周围乘客能及时予以劝解,就可能不会发生最后的悲剧。可惜的是,有太多人喜欢袖手旁观,心里一清二楚,是非分明,宁可发微博吐槽,也不会当场表态,这种看客心理着实要不得。
想要较少冲突,还应该管理好“老弱病残孕专座”的使用。虽然某些老人理亏,但这折射出的何尝不是老人对自身权益的一种焦虑?谁都知道,老人在摇晃的公交车上,受伤几率相对较高,但只要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很多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孕专座”都被一些年龄并不老的乘客占了,而公交司机也往往视若无睹。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会有更多的老人拥上公交车,必须想办法让这些座位真的变成“专座”,这样也能在老人和年轻人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冲区。
老人和年轻人的座位之争,这是一个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无论它是怎样让人无语,都不能对双方进行简单的标签化处理。须知,一旦发生问题,谁都无法置身事外。就像新闻中老人的家属定然悲痛;而那位小伙子,虽然没有还手,但因有争执,可能也要承担法律责任;看到新闻的人也会愤愤难平。双方因为一个座位而统统沦为受害者,这样的悲剧没有人愿意再看到。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