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薛易 献血,这一耳熟能详的话题在9月24日成为舆论焦点:
浙江
浦江县被爆出台优惠政策,无偿献血超过4000毫升,直系子女参加中考可获得加分。其中,献血4000毫升加1分,6000毫升加2分,超过8000毫升加3分。陕西
宝鸡市,新修订完善的《宝鸡市无偿献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倡导现役军人在服役期间、高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每年无偿献血一次;新录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上岗前无偿献血一次;本市公民在领取机动车辆驾驶证前、男女青年领取结婚证时、高中毕业学生接到大学入学通知书后,都应无偿献血一次。
同一天内,我国一南一北两座城市的献血政策,引来铺天盖地的口水。很多人大跌眼镜,并调侃:献血政策到底哪家强?怎么想起一出是一出?
献血,一向指的是无偿献血,是指为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身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无偿献血是一种终身荣誉,献血者会得到社会尊重和爱戴,一般也会在本人或亲属用血时获得相应费用减免。但看看这两个地方的政策,却都变了味儿。虽然就初衷来说,也是为保障血液供应,但让人心里很不舒服,甚至颇有些刺痛。
先看浦江县的政策,将献血量与中考加分相挂钩,尤为刺眼。按说,政策所设的加分起点已然很高,不是一般人所能够企及的,给予“献血英雄”一定的奖励也在情理之中,但政策不能靠想当然来制定。目前,孩子升学考试向来是家长最关注的事情,为了让孩子上好一点的学校,很多家长几乎搏上了身家性命。加1到3分看似不多,但中考时很可能就有关键作用。这种因献血而加分明显就是在戕害教育公平 。再说了,政策还透露出一定的“利诱”味道,既有可能导致某些家长为了孩子而罔顾健康,一味献血,让以往的“拼爹”“拼学区房”,变成“拼血”甚至“拼命”;还有可能让无偿献血的公益性遭到破坏,将一种荣誉变成一桩生意,着实得不偿失。
再看宝鸡市的规定,《办法》口口声声说“倡导”,但其内容却让人有点不寒而栗。我想问一下当地的政策制定者,你家或亲戚家有没有孩子在读大学,他(她)会不会每年无偿献血一次?在他(她)结婚、领驾照时会不会都无偿献血一次?请摸着自己的良心回答,假如答案是“不会”,那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政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更何况一项政策制定,本来还需要广泛地征求民意,而非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再看一下这些条款内容,似乎把“无偿献血”替换成为“收费”在语气上似乎更通顺一点。其实,这就是在提倡的幌子之下,所行的一种雁过拔毛式的“收费式”思维。而且,这远比收费更加可恶,因为他们想要的不是钱,而是血。这样的《办法》真能实施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坚决不信。
总之,无论浦江县的善意奖励也罢,宝鸡市的倡导保障供给也罢,两座城市的政策,都暴露出相关部门根本就没完全理解无偿献血的公益属性,他们也不知道如何调动公众的慈善热情,而只想用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思维可以休矣,这样的政策制定者必须反思。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