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乃宣在青岛过得并不富裕,俸禄都停了,主要靠卫礼贤的资助” 姓名:劳志彬
简介:63岁 ,劳乃宣的曾孙,现居住于北京 ,已退休,曾多次寻找过曾祖父的踪迹。
记者:劳乃宣在青岛生活的这段时间经济上是否比较宽裕?
劳志彬:在青岛劳乃宣主要住在礼贤中学(今九中),经济上并不好,他当时的俸禄已经停掉了,辛亥革命推翻满清以后,他就没有俸禄没有工资了。他主要靠卫礼贤给他发工资,资助他当时在“尊孔文社”讲学,他在那里主讲,又负责给卫礼贤讲四书五经。他对外语一窍不通,但他对外国的文化并不陌生,因为他曾搞过各国的约章摘要,这让卫礼贤觉得跟他有共通的地方,而且劳乃宣还博学多才。
当时他的收入也就是中等,不算有钱人。因为他做京官时有一些积蓄,他用这些积蓄在他的故里浙江桐乡盖了一片房,买了一块地,这块地他可以收地租,于是就委托给了长子劳安文(絅章),每年劳安文替他收租,然后再给他送去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
他来青岛有避难的意思,因为他在写些《共和新解》之类的反对共和的文章,所以革命党对他很反感。他在张勋复辟的时候历史上记载他去做了张勋的官,实际上他并没有去,他自己的记载是“以衰老辞”。他生活并不富裕,当时身边只有小儿子劳笃文(健章),就是我的祖父,他的小女儿劳綝曾经在青岛跟过他一段时间。
记者:劳这个姓跟青岛很有渊源,而且劳家和孔家是不是也是几代结亲?
劳志彬:劳这个姓,是指山为姓,据历史记载,可以推到汉以前,当时劳姓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前身姓赵,后来封地在崂(劳)山而改,劳乃宣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是来自于崂山,所以他对崂山有感情,还带着儿子搜集崂山所有的碑,把崂山所有的风景拍成照片,并做了题记,留了很多诗。
说起和孔家的姻缘比较复杂,孔家和劳家直到现在还有来往。劳乃宣有四个女儿,女儿当中比较成功的就是嫁到孔家的劳緗 ,孔家有个“洋八府”,是指家里不少人曾经留过洋,劳緗就是八府奶奶,在家里说话很有威望。
青岛著名的南园是根据孔祥勉的第二个妻子于南滨取的,孔祥勉的第一个妻子是劳乃宣的孙女,属于孔家和劳家的又一个回头亲。
记者:劳乃宣在青岛的时候心境如何?
劳志彬:其实,当时劳乃宣很不得意,一直沉浸在对旧王朝的怀恋当中,他一生做了20多年的小县官,做到了快50岁,他是个很勤奋的官僚,除了学问以外,还注重官声,口碑很好。后来闹义和拳(义和团),他一直认为义和拳是乱党,是百姓当中的不法分子,他写了《义和拳考》,研究义和拳的来源和根源。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逃跑之前,他就曾经上书,慈禧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其实他一生没有做很大的官,熬了一辈子,快退休了,才因为搞音韵学,简化字,在周馥他们的极力推荐下,做到了四品京堂。
他曾在南京搞了个简字学堂,搞得津津有味,还完成了他毕生最辉煌的著作——《增订合声简字》《重订合声简字谱》和《简字全谱》,以他一生南北宦游所积累的方言知识,为我们今天的汉语拼音做出了早期贡献。那段时间,他在几所学堂当过校长,仕途得意。然而,辛亥革命爆发,他的黄粱美梦破灭了,所以这时对自己的抱负很失落,很失望,后来因为几遭通缉,最后他得到周馥的推荐来到了青岛,投靠了卫礼贤。
记者:父亲和祖父有没有跟您提到过曾祖父?
劳志彬:他们很少提,我听到的也都是口口相传。
父亲出生于1917年,劳乃宣是1921年去世的,当年父亲才4岁,所以他没有什么记忆,他了解的都来源于我祖父的讲述。父亲很少给我们讲,后来因为文革被关押,出来以后话就更少了,直到他临去世的时候,还在写一些歪歪扭扭的字,当时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我父亲是个高级工程师,在建筑业比较出名),他2003年去世后我发现他写字台上有一张纸,是推算年号和公历,我才意识到父亲是在推算劳乃宣的年谱。
记者:您的祖父劳笃文也是个名家?
劳志彬:是的,劳乃宣曾经在山东阳信编过《阳信劳氏族谱》,他把自己这一支的家谱交给了儿子劳笃文,《劳氏遗经堂支谱》是劳笃文在青岛做的。劳笃文年轻的时候一直生活在青岛,他和周家的关系非常密切,他和周馥的孙子周叔弢一块长大。劳笃文博学多闻,治学严谨,他以“劳健”署名做的《老子道德经古本考》,至今仍为《老子道德经》研究领域的参考书目之一。他对文字、书法也研究很深,小楷字非常出名,被周叔弢认为是百年来第一人。周叔弢后来从青岛到了天津,周家把唐山的纺织厂委托给劳笃文管理,直到他去世还是华新纺织厂的总经理。
最近周叔弢的小儿子跟我联系,希望和我一起把劳笃文的著作出版,我们已经和中华书局联系过,准备近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