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岛各县级市均通轨道交通 建新陇海线

2014-11-22 07:0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便捷完善的交通对区域融合至关重要,规划建立与市域城镇化空间布局协调,布局合理,结构完善、海陆空一体、地上地下有机结合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系统。到2020年,实现轨道交通基本覆盖县级市和重点组团,高快速公路网密度达到10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51公里/百平方公里。青岛中心城区至周边县级市、重点组团1小时可达,建制镇2小时通达。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60%。

  ■对外交通 青岛至兰考建新陇海线

  为配合城镇化发展,青岛市将抓住“一路一带”国家发展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强青岛对外门户地位,以青岛空港和港口为门户枢纽,以铁路、公路运输场站为支撑,建设山东半岛物资进出口和国际贸易基地。推进前湾港、董家口港物流保税区和河套出口加工区建设,在黄岛区和胶州市建设与港口和空港联动发展的物流保税中心,建设海陆空联动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

  同时,完善面向山东半岛和内陆的交通网络。完善胶济铁路、胶济客专、青荣城际铁路、胶新铁路、蓝烟铁路、胶黄铁路,加快建设济青高铁、青连铁路、海青铁路、青太客运专线和晋中南部铁路连接线工程,规划建设青岛至兰考的新陇海线。至2020年,铁路网总里程达到830公里以上 ,形成以青岛为中心、辐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及全国的铁路交通网。

  还将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的交通联系,推进青连铁路建设,预留青岛-日照- 临沂高速铁路通道,加强青岛与日照、烟台、威海的交通联系。依托沈海高速、荣乌高速 、青荣城际铁路,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依托沈海高速 、蓝烟铁路和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加强与辽中南城市群的联系。

  此外,将加快建设董家口港区,优化完善前湾港区、黄岛港区,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至202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300万标准箱。建设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至202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7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5万吨。在完善青岛北站的基础上 ,规划建设红岛高铁站、西海岸综合交通枢纽、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积极构建海陆空一体化的集疏运系统。

  ■市域交通 高速和轨道交通联网

  本市将建立“高速路网+轨道交通网”覆盖青岛市域、连接中心城区和外围的主要组团。

  同时,将从青岛城市的发展特点出发,为支撑青岛走廊化轴向发展,在三条发展带上分别构建集约化、大运量、高效率的快速捷运系统。优化调整滨海公路、环湾大道、双积路、204国道的布局,完善滨海路网 ,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快线R1(蓝色硅谷核心区轨道线)、R2(北部环湾轨道线)、R3(董家口港城轨道线),串联港口、旅游、商务及蓝色科技等核心空间节点和功能区,支撑滨海蓝色经济城市发展带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强化烟威青和济潍青交通走廊,加快建设青荣城际、青太客运专线和市域轨道,串联外围组团、重点功能区,支撑带动全域城镇、组团梯次推进,均衡发展。

  此外,还将规划构建“双快、一慢”的交通骨架,建立以高快速路、铁路为主的生产性交通体系,疏解货运交通,连接空港和中铁集运中心等货运枢纽;建立快速大运量轨道交通和绿色慢行系统为主的生活性交通体系,快慢结合,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交通出行方式。在区域层面,抓住青连铁路、青荣城际等铁路建设带来的客货分离时机,建立更为高效的铁路系统。

  ■公共交通

  10条市区轨道长354公里


  《 规划》指出,本市今后将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方式中的主导地位,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层次公交服务体系,满足不同群体出行需求。至2020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力争达到50%。

  中心城区与次中心城区之间以市域轨道为主,以快速公交为补充,覆盖大中客运交通走廊,形成公交骨干网络。中心城区构建三城三网 、网间互联的市区轨道交通网络,规划10条市区轨道线,线网总长度 354公里。依托快速路、主干路等高等级道路,规划16条公交快线,建立跨区域的公交快线网络。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和线路设置,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实现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东岸城区重点加强浮山后、崂山中心区、李沧东部等地区的公交线网建设,北岸城区结合新城建设,道路与公交线路同步建设,西岸城区在优化公交线网的基础上 ,加强与东部城区的公交联系,及时开辟中德生态园等地区的公交线路。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之间以地面常规公交为主,构建覆盖城乡的一体化公交网络。

  记者 马正拓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