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献还要从“开源”上下功夫

2014-12-05 08:5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韩金惠

  12月3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人体器官获取组织联盟(中国医院协会O PO 联盟)主席黄洁夫宣布:从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将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

  每年约30万的器官移植需求与1万余例移植手术的对比背后,是残酷的等待和随时可能逝去的生命。在当前器官移植供不应求的饥渴状态下,叫停使用死囚器官意味着“雪上加霜”。然而,无论从道义还是现实来看,死囚器官捐献都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要填补每年巨大的器官移植缺口,势必要从“开源”上下功夫。而“开源”的唯一途径,就是公民逝世后的志愿捐赠,这也是发达国家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

  在我国,自推行器官自愿捐献制度以来,器官捐献已走过了最初的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但是从众所周知的传统观念束缚,到现在更多的对医疗机构等部门的不信任,中国的器官捐献仍然面临不少困境。转变观念呼吁了那么多年,很多民众对于器官捐献的范围、条件等仍然知之甚少,个人觉悟之外,相关部门及媒体在宣传方面是否要加把劲呢?至于公众的不信任感,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没有足够公开透明的机制,谁愿意赌上无偿的崇高?作为国内第一家使用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的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按照等待者疾病危重程度、等待时间长短和区域优先三条标准进行分配,这种做法可以尝试在全国进行推广,以打消公众疑虑。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地方捐献体系不够完善,将许多志愿者阻挡在了器官捐献的门外。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就坦承,随着市民公益意识的不断提高,时常有人到红十字会咨询有关器官捐献和遗体捐献的事宜,不少临终的老人和重病患者明确表态愿意将遗体或器官无偿捐献出来,但最后都因为找不到愿意接受的组织和单位而作罢。对于“供不应求”的器官捐献现状而言,这样的事实无疑令人遗憾。现在“神秘”的死囚器官移植已经成为历史,对于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器官移植事业来说,如何让民众明白生命在他人身上延续的意义,力推器官自愿捐献制度,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