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占时代 广设邮局实行业务垄断 近日,记者来到了堂邑路上,因为这里曾经建一座日式邮电大楼 。这所大楼已于1984年拆除,记者看到的一所较为现代的普通楼房,仍为
邮政大楼 ,一楼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海军邮局,门口立有一个带有海军标志的邮筒。在对着路口的角落,一头长角鹿石雕,昂首挺胸奔往前方。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趁德国撤兵回国兵力削弱之际向德国宣战,不顾中国人的反对,以武力侵占了胶州湾,居然还厚颜无耻地发行了纪念明信片,向天下昭示他们的罪恶行径。
日本接管了德意志帝国邮局,并改名为“野战邮便局”,日军绘制了胶州湾地图,日本占领
青岛后,接管了德国在青岛的财产权益的同时,在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非法设立日本邮便局,以达济南。日本的青岛守备军通信部还颁布军事法规,对胶澳租借区域施以军事统治和业务垄断,使中国邮电通信事业停业达4年之久。这些都记载于《胶澳志》中,直到“屡经我国交涉,延至1918年11月始,将青岛邮政局恢复,仍许客邮并行”。
日本人对邮电通信业也非常重视,他们在青岛设立了无线电台,并于1919年,兴建了堂邑路邮电大楼,胶澳日本野战邮便所迁入,又更名为日本青岛邮便所。大楼建筑主楼三层,平顶钢筋混凝土结构,主立面采用当时盛行的对称设计手法,墙皮为淡黄色。“顶部石雕山花、罗马柱和马赛克地板都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赵捧刚说。大楼的一层为邮政业务大厅,二三层则为邮局的办公区域,直到青岛解放后还被用作邮局,承载了很多青岛老百姓的往事记忆,人们称其为大窑沟邮局。日本随即将广西路上的德国邮电局改为分局。
曾经在堂邑路邮局工作过6年的周宁告诉记者,她是1978年进的邮局,当时楼已经很破旧了,“状况一年比一年差,地板上的缝都能伸进手去,总是担心哪一天会掉下人去。有时候还有老鼠光顾”,周宁当年的宿舍就在楼上,遇到过年值班,整栋楼上几乎没什么人,“黑乎乎的,加上有老鼠到处窜,很吓人”。堂邑路上的邮局随着岁月的流逝,因破烂不堪难以支撑,最终于1984年被拆除。
在旧址之上,随即又立起了一栋邮电大楼 ,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邮政业务非常繁忙,往国外发信件,与中国港台地区通信和电话,别的邮电局都不能办,就到堂邑路邮电局办理。
如今,繁忙的交叉路口中,这栋建筑已经失去了旧有的光环,默默地融入城市的车水马龙之中。
民国时期 邮政在动荡中发展进步 1945年后,赵捧刚的爷爷从昌乐的邮局来到青岛,落脚于台东一路邮局,“台东邮局原来是个大院,后来拆除了平房建的大楼 ,这所邮局的旧址就是清朝1893年建的电报房,应该说它早于安徽路6号的广西路支局和堂邑路5号的堂邑路支局。”如此看来,台东邮局经历了百年的历练,见证了邮局发展的很长阶段,包括民国时期邮政的迅速发展和解放后、改革开放后的辉煌。
经过五四运动和巴黎和会的谈判,北洋政府终于于1922年收回了青岛主权,挫败了日本想永久占领青岛的阴谋。随着主权一起收回的,还有青岛邮电通信。1922年,中国交通部派人接收青岛日本邮电局,与其他邮局合并为胶澳邮务总局。此时的邮递工具已由之前的靠脚量改为自行车、汽车、火车、轮船等,1923年起还开通了至上海、烟台、日本等地的定期轮船邮务。据《胶澳志》记载:“1922年,我国与各国订约撤销客邮,我国乃于市内设一等局一所,支局四所,沧口、四方各设二等局一所。一等局设局长一员,邮务员六员,邮务生二十九员,拣信生十一员,信差长四名,信差四十四名,工人十七名,有自备邮务汽车。各支局设局长一员,信差一二名不等,沧口局则增设村镇信差二名。”
恢复主权的青岛,邮务空前发展,“逐年均有进步,而汇款之增加尤为迅速”。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将青岛列为直属中央行政院管辖的特别市。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接管胶澳邮务总局,直属交通部。由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后青岛成立一等邮局,直属交通部。记者在邮电博物馆看到了1931年出版的《投考邮局指南大全》,由此可见当年邮政系统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1932年沧口机场建成,青岛开通空运邮件,上世纪30年代的邮运飞机使通信更加快捷。
1938年,日本再次侵占青岛后,将青岛邮电通信带入日本侵华战争体制,垄断了青岛的邮电通信设施和资源业务。青岛的邮政又进入了日本的控制之下。
赵建诉记者,就在上世纪40年代初,美国还插了一杠子。“美国派海军进驻青岛港后,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停泊青岛港的不同美国海军舰艇共有15艘,其上均设有军邮局,军邮局邮戳上的地名即为停泊所在地”,他收藏有实寄封,就是寄自在青岛登陆的BOXER号军舰。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权接收青岛邮电,青岛邮政恢复一等邮政局编制,划归山东邮政管理局管辖。随着内战的全面爆发,青岛邮政业务日益萎缩,村镇级的邮政业务全部取消,仅保留了市内的部分局所。1949年6月2日 ,青岛解放,青岛军管会邮电部正式接管了邮电工作,自此青岛邮电通信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邮局工作过的黄晓峰、赵捧刚、周宁都告诉记者,青岛邮局最为辉煌、业务量最大的时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的他们忙碌、受人尊敬,收入也不菲,人人都曾到邮局寄信、取包裹、排队打长途,然而,网络的普及使得邮政急转直下。邮局业务骤然萎缩,老邮局被拆除,不少邮电所也关张,邮局工作人员从铁饭碗到纸饭碗,写封信对于老百姓来说也已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如同台东邮局的命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少青岛小哥在台东邮电局的门口换邮票?多少约会、打台球、逛街是约在那里?对面是车站,周边是商圈 ,台东邮电局曾经是热闹 、繁华的代名词。然而,这一地标式建筑于2012年4月份被拆除。
邮政的发展描绘出了青岛
历史变迁的缩影,只是,它的脚步如迟暮的老人越行越慢,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也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