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清起步 邮政的发展与青岛的历史重叠(图)

2015-01-06 10:0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写封书信,传递亲情

  在青岛邮电博物馆,记者看到了一些读者的留言,其中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参观,她留言称,看到了书信的发展,意识到了书信起到的桥梁作用。在博物馆里也有一个特殊的业务:慢递邮局,给将来的自己写一封信,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二十年后寄达。有媒体前段时间也开办了“时光邮局”,呼吁大家为未来的自己和家人写一封信。

  然而,就在这些活动当中,有小学生甚至会问父母:为什么要写信?为什么不打电话?不发电子邮件?对于00后来说,信件对他们非常陌生。他们不能想象没有网络和电话、手机的时代,信件到底怎么写?

  在青岛邮局工作过半辈子的黄晓峰不无遗憾地说,现在没有人写信了,邮局业务也慢慢萎缩了,很多邮电所已经关门。没有人写信,是时代的进步,但信件真的没有用了吗?有过30多年邮政工作经验的周宁,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信件对一个家庭的重要作用,在她看来,信不单单是信息的传递,其实是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为有些话你当面不一定说得出来 ,但是用信可以把你心里最想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很多历史名人都是通过信留下当时的印记,因为它可以保留,不会轻易丢失。信件带给人的亲切感和心灵的沟通都不是短信微信能够完全呈现的。中国几千年来的汉字也生存于人们的书写当中,如果只会用键盘输入,恐怕慢慢的,人们就不会再写字了。我现在还留着妈妈以前给我写的信,包括孩子在外地上学时,我写的信孩子现在也还留着,而短信不可能保留几年。保留一段历史,保留一段感情,是书信优势所在”。

  记者颇为赞同,因为回到家里,母亲还会把记者大学里写的一沓子信拿出来看,目光里充满了温情,虽然当时写那些信的目的主要是要生活费,次要是表达近况,但在她看来,这段交流异常宝贵。

  书信是什么?怎样书写?我们辟出这个角落,是让大家重温一下,信件的格式,春节即将来临,如果您不能回家陪父母,或者您对家人和朋友有说不出口的话,亦或您打算写一些话留给自己的孩子,那么,请拿起笔来,写一封信吧!

  撰文/记者 张文艳 实习生 刘盈君 图/青岛邮电博物馆提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邮政 青岛 历史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