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环卫工要超越“少放鞭炮”的层次

2015-02-06 08:5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何利权

  2月4日,一张呼吁少放鞭炮的图片在网络和微信朋友圈疯传,图片中一对环卫工夫妇站在街头,手举一张心愿卡,上面写着“年青人,少放点鞭炮!让我老伴早回家过年!谢谢体谅!”

  两位老者举着牌子呼吁大家少放鞭炮,如果你的朋友圈被这样一张照片刷了屏,不去点赞或者转发可能都会自觉愧疚——当关爱老人与回家过年两种情感纠缠在一起,再设身处地地为环卫工人想一想,我们似乎没有理由无视他们的呼吁。少放鞭炮可以减少环卫工的工作量,不啻于一种直接、有效的关爱方式,但倘若以此为名要求大家放弃燃放鞭炮的习俗、让渡娱乐的权利,那么这样的爱心无异于一种道德绑架。

  春节短短几天的假期来之不易,谁都想早点干完活回家过个好年。如果说少放鞭炮就能让环卫工人早回家,那么医院里值班的医生、大街上指挥交通的交警、制作电视节目的新闻人,乃至于“送货上门”的快递小哥,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让他们能够早点回家呢?不生病,不看电视,不网购,或者不出门?

  “年青人少放鞭炮让我老伴早回家”,无疑预设了这样一个逻辑,即放了鞭炮或多放鞭炮,自己获得了开心,就给别人讨了麻烦,就是没有体谅环卫工人——在强调社会分工及个人权利的当下,这样的道德枷锁似乎有点沉重。环卫工人打扫卫生,与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医生诊治病患一样,都是本职工作所在,其他人当然应该理解他们的难处,但是以“如果不怎样就会怎样”的道德裹挟,呼吁大家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情感“充沛”得似乎有点过头。

  当然,放鞭炮既不安全又污染空气,本来就应该予以禁止,但这属于社会治理与民俗传统之间的博弈,最好还是别跟关爱环卫工人的道德议题扯在一起。

  必须看到的是,这个话题的背后是环卫工人的权利孱弱,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过是“临时工”,干着最脏最累甚至相当危险的活儿,却拿着极为微薄的收入,难以享受应有的权益,甚至被有些所谓的“成功”人士瞧不起。当我们看到两位老者举着牌子呼吁少放鞭炮,最应该想到的是如何督促政府部门保障他们的权利,让社会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当他们的收入、身份足够体面,当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那么提到“回家过年”他们就不会尽是苦涩,民众也会将环卫工看成一种正常的职业,而不是境遇可怜的弱势群体。

  相关新闻详见本报今日A15版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