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亚麟
最近,拥有7000张床位,被媒体称为“全球最大医院”的郑大一附院,因公布2014年营收情况而引来各界高度关注,甚至诸多非议。这家公立三级甲等医院在2014年实现营收75.21亿元,有河南本地媒体更戏言,郑大一附院75亿的营收让河南人“肝儿疼”。(《中国经济周刊》6月2日报道) 据媒体报道,2014年,该院门诊量为426万人次,住院人数31万人次;手术人数突破19.6万台次,位居全国第一;该院门诊量最高时,一天达21600多人次,年平均每天在16000多人次;不仅如此,郑大一附院斥资近2亿元打造的CT、MRI、DSA等复合手术室,堪称中国医疗行业内的“大手笔”;今年,郑大一附院又投入使用了世界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业内称此举为 “全国少有,河南唯一”——没错,这些惊人的数字和名称已经足以让郑大一附院 “世界最大”的名头名副其实了。
那么我们应该为郑州拥有这样一座“全球最大”的医院而感到自豪吗?也许恰恰相反。
郑大一附院高达75亿营收这一“喜人”数字的背后,可能反映的是患者付出的高昂医药费,反映的是当下患者遭遇看病难、看病贵的尴尬现状;郑大一附院拥有众多国内一流、世界顶级的医疗设备,拥有众多资深的医疗人员的背后,反映的可能正是当地、乃至整个河南省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巨大压力,反映了当地分级诊疗制度的缺失——优质卫生资源过度向城市集中,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尤其是三级医院高速膨胀,形成了对卫生资源、患者和医疗费用的三大虹吸效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业务萎缩,医疗费用增长较快,形成了‘资金向下走、病人向上流’的局面,再次加剧了城乡居民的看病难、看病贵困境。
同样,与郑大一附院的巨大体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虽然这家医院拥有河南最牛的一批专家团队和顶级医疗设备,却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接诊量和住院数,每天治疗的却大多是些头痛脑热的小病,身为河南唯一一家集教、研、临床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3年时间仅有一项重大科研突破——这不能不说是对医疗资源和科研力量的巨大浪费,这也难怪坊间有人戏称郑大一附院是“全世界最大的乡镇卫生院”。
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它并不是工厂企业,追求的不应该是其能够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而应该讨论其产生了多大的社会效益,其是否给公众提供了廉价、优质、到位的医疗服务。地方对医疗机构的建设标准,不应该是一味地扩张规模,一味地追求大而全,相反还要用政策引导的方式解决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患者,都应该强化“分级诊疗”的概念,对现有医保的报销政策做出调整,分别制定符合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不同等级医院能力的疾病诊治范围目录库,并以此作为就诊指引,逐级降低直至取消越级诊治的报销比例。只有如此,我们患者才能真正享受到世界最好的医疗服务,而不是被迫到“世界最大的乡镇卫生院”就诊。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