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海建
内蒙古自治区今年查出1500多名“高考移民”,这些“高考移民”的家长多为河北省公职人员,各种“移民”手法不断翻新。近40名经过重重闯关、在内蒙古参加了今年高考的“移民”考生,手中甚至持有由内蒙古当地学校和教育局出具的连续就读的假证明。(本报6月12日A27版报道) 今年5月,内蒙古方面向河北省纪委发函商请查处河北省公职人员组织参与高考移民,指认1300多名持外省身份证考生的父母,相当一部分是河北省公职人员,且列出183个家长的所在单位。
于是问题就来了:第一,内蒙古方面给出了按图索骥的名单,为何“移民方”对举报线索不声不响?第二,“高考移民”在河北等地,被指已有专业中介充当掮客,那么,这就是一条盘根错节的黑色产业链。每一个“高考移民”,背后都寄生着诸多不当得利,怎能“一退了之”?第三,从舞弊者到“移民”得逞,中间少不了职能部门“一路绿灯”。户籍也好、学籍也罢,乃至各种虚假的证明,一枚枚鲜艳的公章,指证着一道道权力失范。那么,为什么不能顺藤摸瓜,禁绝“高考移民”的权力土壤?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