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倡慢生活,9月19日,济南商业街泉城路部分路段被封闭。本报记者周青先摄
今年的世界无车日,济南交警推出大动作,在老城区限制机动车通行打造慢生活区。一时之间,“慢生活”成了时髦热词,什么是慢生活,济南需不需要慢生活,我们距离慢生活有多远?此次打造慢生活的形式能否持续下去使之常态化?一个个问题摆在决策者面前等待回答。
齐鲁晚报 记者 张泰来 刘飞跃
徽章太抢手,慢生活区市民挺享受 什么是慢生活?济南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段富勇前不久在“慢生活街区”媒体通报会上曾有过简单的描述。慢,不意味可以迟到、停滞,而是一种更从容的态度。从交警方面说就是通过路权划分,保障人们的活动空间,营造一种环境优美、高度人性化的慢行环境。
正是基于这一想法,在今年的无车日活动中,济南交警在泉城路划分出了无车区严禁机动车通行,划出慢生活街区限制机动车通行。在老城区的四条边界道路上也增加了公交车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的路权,免费提供公共租车服务。济南市民需要这种慢生活吗?对于这个问题,恐怕一时之间难有统一的答案。但从慢生活街区活动首日的情况看,多数市民对此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在10个“我爱慢生活”徽章发放点,自从上午9点开始,几乎每个服务点上前来咨询的人们就没有断。一上午的时间,每个点都发出五六百枚徽章。免费自行车也颇受欢迎,在青龙桥租车点,刚开始租车10分钟就租出去了两辆,到11点时,14辆自行车就全部出租出去了。
记者也随即租了一辆自行车绕行老城区一圈体验,途中不乏上前搭讪询问租车事宜的市民。现年64岁的杨女士每周都要到泉城路来,19日她还特意租车绕行老城区,“路上车少了不少,一圈下来只花了40来分钟,多少年没有骑车了,我感觉很好,希望租车能保持下去。”杨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