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摘掉科级、处级“官帽”,取而代之的是特级、高级、中级、初级4级10档的“校长职级制”。从2013年起,青岛市开始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并出台十多个配套文件。首轮48名校长摘官帽后,改革在全市铺开。试点两年来,校长们切身感受到,没有了“官衔”,可以潜心研究教学和学校管理。改革之后,校长在教师聘任、课程设置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空间,但他们称责任和担子更重了。
校长办学时间更多了
9日中午用餐时间,和青岛十五中校长孙睿如约出现在放着“午餐有约”牌子的饭桌上。和他坐在一起吃饭的,还有四名高二的学生。“校长,我喜欢电子类的专业,您说我将来考什么大学合适?”一名高个男生端着餐盘刚坐下,就给校长抛过来一个问题。还未动筷子的孙睿便和学生进入了热烈的讨论。五六分钟过去了,双方都忘了吃饭。“边吃饭边说。”孙睿提醒学生。其间另外三名学生也就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校长聊了起来。这是青岛十五中名为“午餐有约”的活动,从去年开始实行,很受学生欢迎。每周孙睿校长都会和其他五名校级干部到“午餐有约”桌上,和学生交流,听听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及学习、生活中的收获及困惑。而这样如此亲近学生的方式,在2013年9月份学校取消行政级别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校长去行政化,实行职级制改革后,我们接到的去开会的文件少了很多。教育局严格执行规定,要校长去开的会,必须经过局长严格审查。”如今,孙睿有了更多的时间深入教学一线,了解课堂情况,亲近学生,走近教师。
在和学生的沟通上,青岛十五中还建立值周校长制度。每周让一名学生担任值周校长,值周校长从校长那里接任务,比如和同学们沟通交流,观察学校存在的问题,参与学校管理等。每周五,学生要拿值周记录和校长面对面交流,对学校发展、对校长提建议。
试点校长职级制改革后,青岛先后制定了18个文件、20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校长职级制的配套制度。以往在课时安排、课程设置,组织形式,学校都会受一些局限。如今,在教师聘任、课程设置等方面,校长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空间。十五中的选课走班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除了国家课程,十五中还开设了47门学校课程。开设哪些课程,都是学生投票选出来的,大大激发了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兴趣。办学也更有了活力。
不过孙睿认为,校长自主权的扩大并不意味着担子轻了。“权力和责任是成正比的。越是放权,校长越是胆战心惊,越要高标准严要求。这样才能对得起权力的下放。”
同样被评为高级一档校长的青岛九中校长张玉慧则深切感受到,没有了“官衔”,只是一个高级校长,他的最大任务就是潜心研究教学和学校管理。没有了文山会海,他有更多时间深入基层,接近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促进教学改革。
48名校长“摘官帽”
从2013年起,青岛市开始试点取消中小学校干部的行政级别,建立以职级为核心的校长管理制度。首批36所局属学校的48名校长摘官帽。共评出高级校长32名、中级校长13名、初级校长3名,这些校长们都摘掉了处级、副处级、科级“官帽”。2014年开始,改革在全市推开。不过因为各个区市情况不同,目前改革进度不一。
校长职级分为特级校长、高级校长(一、二、三档)、中级校长(一、二、三档)、初级校长(一、二、三档)。特级校长数量控制在全市中小学校长总人数的2%以内,并兼顾各级各类教育和城乡学校,青岛首轮校长评选中还未产生特级校长。
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学校现任干部的行政级别继续保留,实行档案管理。但新任干部不再套用行政级别,新设立的中小学也不再确定机构规格。
青岛市教育局组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本级为了做好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正逐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如评审制度、工资制度、对学校的考核办法等。
在对局属学校的考核方面,青岛市教育局出台文件,提出考核采用日常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相结合、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作为学校绩效工资总额核定和评先树优、校长职级认定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的学校,在核定下一年度绩效工资总量时可一次性按10%的比例上浮。
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
青岛还制定了校长延迟离岗和退休政策。规定高级校长离岗不得低于55周岁,其中特别优秀的校长可突破退休年龄,延长校长的事业周期。提高校长的岗位待遇,在原待遇不变的前提下,最低可获得同级教师工资收入的30%作为能绩工资,职级越高,能绩工资也相应提高。同时简政放权,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加快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
青岛市教育局局长邓云锋说,原来政府对学校管得太多、太细、太具体,今后政府是宏观管理,对学校放权,让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充分调动校长、一线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创造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记者 李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