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枫逸
学生会干事变成干部、共青团员“眨眼”成共产党员、短期培训就成名校毕业……正值高校就业季,类似的简历造假、文凭“注水”,在一些高校毕业生求职中已成公开的秘密,甚至出现比拼造假现象。(1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高校毕业生屡现简历造假,除了与就业形势严峻有关外,更主要的还在于没有拿简历造假太当回事,简历“注水”的惩处成本过低。但事实上,简历“注水”不仅有悖于我国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也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侵害其他竞争者和用人单位的利益,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遏制简历造假之风,还要全社会建立群防群治机制。首先,高校要从源头堵住简历“注水”,对毕业生简历内容加强审核。此外,各地人才交流中心应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诚信求职者“红名单”和失信求职者“黑名单”,既能够借用人单位一双慧眼辨别真伪,对于广大毕业生来说也能起到震慑和引领作用。一旦弄虚作假如过街老鼠寸步难行,还会有人在简历上动歪脑筋吗?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