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医三院一场医疗纠纷被炒得沸沸扬扬,一种名叫“主动脉夹层”的疾病夺走了一名高龄妊娠孕产妇的生命,令人痛惜。主动脉夹层到底有多危险?1月18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专家。“主动脉夹层就是心脏上的一颗炸弹,随时可能破裂,破裂就会死亡。”心脏中心副主任兼11病区副主任吕振乾如此介绍,“是炸弹就必须拆,只要患者还有这个机会。”
包水饺时失去意识 61岁的患者刘久田是山东平度人。据其回忆说,自己身体一向很好,平日不吸烟、不喝酒,无其他疾病史。2015年12月11日晚上6点多,刘久田与妻子一起包水饺,背部突感剧烈疼痛,难以忍受,疼痛向腰部以下迅速蔓延,很快就失去意识。家人迅速将其送往当地医院,医生初步检查后怀疑是主动脉夹层,建议尽快转院。
医生还一再叮嘱千万不可拖延时间,这种疾病极为凶险,犹如一枚“定时炸弹”,一旦“爆炸”,在极短时间内就会死亡。家属立即联系转院,所幸“炸弹”并未爆炸,1个多小时后,刘久田由120送至青岛,在阜外医院经全动脉CTA、冠状动脉CT和心脏彩超等各项检查,诊断为: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大量反流、主动脉窦部扩张、主动脉瓣大量反流,右冠状动脉起源自升主动脉。
7个小时拆除“炸弹” 由于病情危重,刘久田当晚被转入心内监护室。在监护室期间,一度出现意识障碍、肺部感染、肾功能异常等病情变化,刘久田还是在死亡线上。
监控血压、心率,同时辅以镇静,病情在医护人员的调理下,逐渐趋于稳定。此时,心外科牢牢抓住治疗的时机,“拆弹手”出场。
1月3日,心外科团队为其进行Bentall(生物瓣膜)+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植入手术。手术从上午8:00一直到下午3:00,历经7个小时,不仅拆掉了这颗“定时炸弹”,而且成功置换了人工瓣膜和血管。
“拆弹手”之一—— 心脏中心副主任吕振乾说,主动脉夹层疾病本身就异常凶险,患者夹层累及右冠状动脉开口,并右冠状起源异常,使得此次手术风险增高、难度加大,在技术操作上极具挑战性。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解决了危及生命的主要病变血管,但该患者胸腹主动脉仍然有病变,本次手术无法根除,“针对后期治疗,我们将严密随访,并根据复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胸腹主动脉置换”。
死神边缘拉回患者 术后,刘久田被从手术室转入ICU术后监护室,接受进一步的监护治疗。据医生介绍,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创伤大,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尤其是该患者在主动脉夹层的基础上合并了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病情更为复杂和危重,术后的治疗、护理难度很大。刘久田于术后五日转入普通病房。此时病情相对稳定,但是还需要静息休养。
记者见到刘久田时,他正在病床上休息。“终于从死神身边向回走了。”刘久田幽默地说。
■名词解释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是人体最粗大的主干血管,直接由心脏发出,承受直接来自心脏泵血的强大压力,它内部的血流量巨大。正常的人体动脉血管由3层结构组成,由内而外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结构紧密贴合,共同承载血流的通过。而主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内膜局部出现破口,受到强力的血液冲击后,内膜被冲破,中层逐步剥离,因此主动脉壁就被剥离形成夹层的结构,从而产生以撕裂样疼痛为主的表现。记者 郝园园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