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学义
创新是牵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必须切换动力,依靠创新驱动。奔向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也应该是市民的衣食住行、工作、教育、就医、养老等越来越便利、越来越贴心的过程。 2016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好发挥本土优势,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率先走在前列。报告同时指出,青岛要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一个“创新型城市”,一个“创新中心”,为青岛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创新是牵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必须切换动力,依靠创新驱动。当下,创新突出表现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经济运行上。经济发展有其固有的周期,当经历长时间的剧烈产能扩张之后,便需要相应的“去化”过程。在过去五年中,青岛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迈出了不小的步伐,今后也应多措并举,化解过剩产能。转型向来与创新并存,如何妥善处置好工业“僵尸企业”、房地产“僵尸项目”等问题,将对企业提出重大挑战,也考验相关部门的刚性决心与柔性智慧。
创新驱动必须坚持以人才和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主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这些年,青岛通过实施百万人才集聚行动,为产业创新集聚了大量人才。根据引智计划,驻青高校总数到2020年将增至50所以上。有了人才和科技,就要落实在产业上,因为无论有多少想法和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在企业身上才能见效。根据规划,青岛要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在青开展离岸创新创业,推进孵化器、软件园等建设,深入实施中小企业“千帆计划”。这意味着,青岛正在努力实现较高水平的创新和产业化突破。而与此同时,鼓励和规范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也是在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与创新紧密关联的是创业,鼓励创新也要给广大“创客”提供更多支持。而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涌动,报告中提到,政府部门也在真正替“创客”们着想,要尽快落实国家税费减免政策,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清理和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等。这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能让“创客”获得激励乃至雪中送炭,有利于他们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努力惠及每一个青岛市民。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发展,奔向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也应该是市民的衣食住行、工作、教育、就医、养老等越来越便利、越来越贴心的过程。
一个城市的创新能量,需要政府部门、企业与广大市民共同释放。既要有政策层面的解放思想、简政放权、破除垄断、解开束缚,也需要广大市民群策群力、倾力参与。当民众的期望与政策的方向形成合力,就是一个创新的最好时代。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