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学义
重塑后的老城文化,让人们重新看到了青岛特有的城市肌理,也激活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密码。在这里,历史不再陌生,一些老建筑也不再是仅供保护的“负担”,而是又活了过来,成为青岛市一张张会呼吸的名片。 被命名为骆驼祥子博物馆的老舍故居,至今已免费开放了五年,每年能吸引六七万人参观。附近的大学路则成为咖啡一条街,并与黄县路、龙江路一起,形成了一个遍布咖啡馆、独立书店、美术馆等业态的特色文化区域。近年来,随着政府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以及民间资本越来越多介入,青岛老城区文化在重塑之中愈显生机勃勃。
城市的保护与更新是当前的一个世界性问题,粗暴建设行为是一种“短视”,然而究竟该如何保护同样考验管理者的智慧。政府部门当然应该多一些文化情怀,但除此之外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办法。而青岛市老城区文化复兴之路,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探索。
老城区的重塑发轫于民间,是从老街、老建筑中自然而然生长起来的,因而别具生命力。比如,大学路咖啡馆最初的创业者主要出于兴趣,有着理想主义色彩,喜欢这里绝佳的自然人文环境。面对自然萌生的新业态,政府也没有大包大揽,更没有硬推项目,而是因势利导地利用名人故居等资源带动人流量,从改善软环境入手,做好服务。政府修复的骆驼祥子博物馆吸引了来自海内外游客,这一群体与咖啡文化一拍即合。随着客流量加大,民间资本也就看到了商机,纷纷介入。此外,政府还从企业需求入手,提供相应政策扶持。2015年7月,市南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啡阅青岛”活动,通过为咖啡馆免费提供图书配送和更换服务,将咖啡馆变身为“迷你图书馆”。既帮企业降低了成本,也增加了咖啡行业的文化内涵,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于是,一种关于老城区文化的政府与民间的良性互动,就在大学路咖啡馆里形成。而且,这种良性互动只是老城区文化复兴中的一个样本,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其他领域。从2013年到2014年这两年,仅市南区就涌现出了20多家私人美术馆、博物馆,这些新兴特色文化企业对市民和游客都免费开放。众多优秀的历史建筑被有效盘活,不仅重新焕发生机,还满足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文化需求。
重塑后的老城文化,让人们重新看到了青岛特有的城市肌理,也激活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密码。在这里,历史不再陌生,一些老建筑也不再是仅供保护的“负担”,而是又活了过来,成为青岛市一张张会呼吸的名片,这是广大青岛市民和游客所乐于看到的。
青岛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老城区、老街区、老建筑保护和利用,坚持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留住城市记忆,引导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逐步转换为公司驻地和旅游小区。”更是从政策层面,明确了对老城区“保护+利用”的方向及功能定位。对于青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而言,老城区文化复兴之路无疑意义非凡,对其他地方也有着一定的示范意义。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