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医疗队2护士讲述唐山大地震灾区救援故事

2016-06-21 07:38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40年前,唐山大地震发生后,青岛迅速组建了一支医疗队冒雨赶赴灾区救援。昨天,记者辗转联系了两名护士,倾听她们讲述当年的救援故事。这些医护人员扛起一袋子“杠子头”,坐上卡车就出发,白天黑夜连轴转,饿了渴了也顾不上吃饭喝水,一心只为抢救伤员。

  人物:曲立华

  救援往事常讲给孙子听


  63岁的曲立华已退休在家,每天生活的重要部分是照看两个孙子,给孙子讲故事时,经常会讲到40年前自己在唐山大地震灾区救援的往事。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清水苑小区曲立华的家,曲立华回想起40年前,进入唐山地震灾区参加医疗救援的往事,好多事情仍然历历在目。

  紧急出发却不知啥任务

  “我那时候是刚到医院参加工作不到4年的小护士,接到紧急任务赶往灾区,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曲立华告诉记者,1972年她初中毕业,因为当时医院非常缺少医务人员,她被分配到青岛第三人民医院从事护士工作。因为护士业务掌握熟练,并且能吃苦耐劳,她很快被调到外科手术室当护士。“1976年7月28日下午两点,我接到医院的紧急通知,让我马上回家和家人打招呼,收拾衣服物品。”曲立华对当年的细节记忆清晰。当时医院只说是紧急任务,至于什么任务、去哪儿、去多长时间……都一概不知道。

  按照之前约定,下午4点,曲立华赶回医院报到。此时,包括她在内的6名医院同事都已到齐,随之准备接受下一步任务。曲立华发现,6名准备执行紧急任务的同事中,有两名护士,两名外科医生、两名内科医生,其中,两名护士中除了她是手术室护士,另一名是儿科护士。“按照这样的人员搭配,可以立刻成立两个医疗组。”曲立华说,当时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他们6个人坐在办公室待命时,尚且不知道唐山发生了大地震。此时,医院已经为即将出发的他们准备了各种医疗器材、药品,还有蚊帐、被褥、行军水壶、煤油炉……“这些物资中,还有满满一面袋子‘杠子头’火烧,这是我们在路上的口粮。”曲立华说,看了这些物资,大家分析这次任务可能要出去很长时间。

  三天两夜奔波抵达震区

  当晚8点,他们乘坐满载医疗和生活必备物资的车辆赶到卫生局集合,卫生局大院已经聚集了来自全市各大医院的医护人员。“唐山发生大地震,有重大人员伤亡,我们的任务是赶往灾区展开医疗救援。”晚10点,卫生局负责人向准备进入灾区的60名医护人员简单通报任务,就乘坐两辆大客车紧急出发。原计划第二天8点赶到济南飞机场,乘飞机抵达唐山,但由于司机在德州迷路,7月29日下午两点才赶到济南,已经没有飞机飞往灾区。他们只能开车赶往唐山。进入天津地区时,道路地面就出现好多地震裂痕。“车上较年轻的司机吓得都不敢开了,只能由一名老司机开车。”曲立华说,先后经过三天两夜的奔波,青岛医疗救援队于31日到达唐山机场集结。这一路上,车辆一直在颠簸。吃饭也在车上啃火烧,困了就将胳膊搭在前排车座的靠背上迷糊一会。

  难忘灾区第一顿饭

  “我们被分派到开滦煤矿,当时的煤矿因为地震都塌方了,埋了好多人。”曲立华所在的三医医疗队和二医医疗队合并成一个救援队,开进开滦煤矿灾区。地面近1米宽的裂缝深不见底,曲立华看了心惊胆战。听说青岛的医疗救援队来了,当地人给他们做了一顿让曲立华至今难忘的午饭:这是一碗粉条炖圆葱,粉条已经泡烂了,和着没煮熟的米饭。“当时灾区的饮用水、食品等物品都是空军空投,物资十分紧缺,灾区人还给我们做这样的饭菜,怎么能让我们不感动。”曲立华说,大地震刚刚过去,路边摆放了好多遇难者遗体,而且余震不断,他们每天要到救灾帐篷聚集点,为轻伤员实施医疗救治。

  让孩子懂得守望相助

  8月初,在一次步行赶往援助点的路上,他们突遇余震,一块卡车大小的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刚好砸在前方50多米的道路中央。曲立华说,他们从刚掉落的巨石旁边绕过去,根本不在意继续掉落的小碎石。在震区实施医疗救援28天后,曲立华所在的医疗队奉命返青,离开时,大家把备用的衣物、生活用品、食物全部留给当地灾民。”曲立华说,她现在经常将这些往事说给小孙子听,希望他长大后也能懂得,在大灾面前人们应该守望相助。

  人物:贾秀翠

  一晚上经历20多次余震


  在市卫计委的帮助下,记者联系上了青岛第三人民医院原小儿科护士长贾秀翠,当年三医赴唐山震区救援队共有6人,她是最年轻的队员。今年62岁的贾秀翠谈起这段往事,依然记忆深刻,她至今还保存着当年救援队的合影照,还有当年的臂章和徽章,唯一遗憾的是当年记录的《震区日记》已经找不到了。

  在灾区他们忘记了时间

  当年,因为在医院工作优秀,贾秀翠被选拔为救援队的成员之一,在接到通知后,她跟父母说了一声,经过培训后,带着单位准备的杠子头火烧和咸菜,冒雨乘车赶往唐山。

  贾秀翠说,还记得他们的车辆赶到了沧州,又从沧州赶到了唐山机场,因为地震造成地面多处塌陷,军队临时搭建了一条浮桥,车辆是从浮桥上通过的。“两边是一片废墟,也没有路灯的指引,车灯就成为了唯一的路灯,来往的车辆很多,我们都不忍心看周围的悲惨场面。”

  贾秀翠所在的医疗队赶到了唐山市东矿区赵戈庄矿,立即投入抢救伤员工作。帐篷就找了一个空地搭建的,大家把行军床放下后,顾不得休息,就背着药箱子外出给伤员换药。“我们在灾区都忘记了时间,等到很晚回到帐篷里,大家都睡不着,一晚上有20多次余震,躺在行军床上,一会儿向左倾斜,一会儿又向右倾斜,因为是第一次到震区,很多人因为想家,都哭了。”

  边哭边给伤员换药

  次日天刚亮,一夜没有合眼的贾秀翠再次外出照看伤员。“当时伤员们都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因为地震来得太突然,很多人穿得衣服也不多,甚至也没有带食物,我们就把身边的衣服还有杠子头火烧送给他们。”

  在给一位60多岁的老人换药时,老人边哭边说,自己全家六口人,最后只剩下了自己。“老人的胳膊上有一个直径一厘米的伤口,因为没有及时处理,蛆都爬进烂肉里了,伤口散发出恶臭,我闻到后,当场就吐了。”贾秀翠说,以前自己是在医院儿科工作,这一次是做外科护理。听到老人的哭诉后,贾秀翠也难受地跟着哭起来,费了10分钟才把伤口处理好。此后,贾秀翠每天都要去看望这位老大爷,倾听他的诉说,安慰老人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在换完六次药后,老人的伤口终于结痂了。

  “还有一天晚上,我们接到求助,有一位老大娘无法排尿,我就和同事连夜赶过去导尿。”贾秀翠告诉记者,当时老大娘的肚子涨得很厉害,经过紧急处理后,她帮着老大娘成功导出尿来,老大娘这才解除了痛苦。“在灾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连轴转,我们的外科主任于延寿犯了哮喘,走一步他就往嘴里喷药,即便是这样还是每天坚持去矿区巡诊。”贾秀翠说。工作了一个周后,因为工作量很大,再加上天气炎热,贾秀翠和几名同事得了痢疾,“我们带来的吊瓶等药品要留给伤员使用,我们舍不得自己用,就吃点药片来治疗,三天后才好了。”贾秀翠说。

  伤员给救援队下跪致谢

  “在工作了20多天后,我们结束了救援行动,要返回青岛。”贾秀翠说,医疗队于8月30日离开唐山市返回青岛。“我们在救援的过程中,大家的心情每天都很沉重。临走前,我们把身上所有的现金,还有其他衣服全都捐赠给当地灾民。”贾秀翠说,自己把50多元钱,还有一位同事张超把手里的100多元钱全都捐给了灾民,大家只穿着白大褂返回青岛,“有一些灾民感动得都给我们跪下了,我们也是很受感动,那个场景让我终生难忘。”

  “最近,我读到早报的关于唐山大地震寻亲的报道,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场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那段时间里,医疗队的每一个成员都瘦了一圈,20多天也没有洗澡,但是我们的斗志每天都很昂扬。”贾秀翠说。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