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金惠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今天的新农民也早已不再单纯地“靠天吃饭”,而是更多地依靠知识和技术在从事农业生产。在这方面,无论是农民自身还是政府相关部门,思想观念都应该与时俱进了。 面朝黄土背朝天”曾是很多人心中农民的形象,现如今,一些农民正在通过学知识学技术改变传统的务农方式。近日,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名农民收到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今年9月,他们将跟其他大学生一样走进校园,接受为期3年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6月21日《新京报》)
原本在田间地头务农的农民,通过网上报名、审核、文化课考试和面试等“多重考验”走进大学校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这样的新鲜事还是第一次听说。其实,陕西省的这20名农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职业农民,他们是当地的种植大户或规模经营户,最多的一家承包了500多亩地。
所谓职业农民,是将农业作为主业来经营,以农业经营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他们是国家发展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产物,自然也比传统农民有着更高的要求——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但是,要实现农民从经验化向知识化的转变,还必须依靠教育的力量。
对于当前的职业农民来说,尽管他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规模经营,也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但是理论上还差得远。科学的农业技术,仍是他们最欠缺也最渴望的东西。更何况,农业生产上不断出现新技术,要想跟上步伐,农民势必要接受专业的学习。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农民上大学,这种学习方式针对性更强,效果更直接。他们带着问题到学校来,学完了知识,又能够运用到农业生产上去,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这才是大学的意义所在。因此,职业农民上大学应该得到鼓励和推广。
当然,也有人担心这种培训模式和课程设计能吸引农民主动参与吗?国家和地方能形成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吗?从相关报道来看,陕西省这20名农民上大学的学费都由政府埋单,他们只要付出时间去学就行。另外,考虑到农民的实际情况,上课时间和教学方式会灵活设置,专家到田间上课,每周4天课,农忙时可放假。当地相关部门的这些考虑,为上大学的职业农民消除了后顾之忧,也给全国其他地方的探索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今天的新农民也早已不再单纯地“靠天吃饭”,而是更多地依靠知识和技术在从事农业生产。在这方面,无论是农民自身还是政府相关部门,思想观念都应该与时俱进了。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地方能够复制职业农民上大学的成功经验,为适应农业和农村的新发展培育更多的新型人才。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