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人才集聚 西海岸新区建设国际海洋人才港

2016-07-29 13:4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通过引进高端人才,短短两年的时间实现了质的飞跃。



  

“千人计划”专家马书根教授的工业机器人项目。



  

黄岛区人才智岛公寓。



  文/图 半岛记者 李晓哲 周晋华 丁扬 半岛通讯员 臧富贵 薛媛媛

  “人才是最大生产力”,这一理念在西海岸新区引才育才方面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近日,记者从新区获悉,自获批以来,新区以省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建设“国际海洋人才港”为统领,抓住人才工作关键环节,结合616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人才结构布局。新区积极探索建立了“四剂”工作法,即把核心政策、大型节会、承载平台、优质服务作为引才育才的“兴奋剂”、“黏合剂”、“催化剂”和“润滑剂”,提升新区人才发展指数,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落户,为新区迈向更高层次目标蓄能。截至目前,新区拥有各类人才38.8万人,其中院士6人,聘任制及项目合作院士25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5人,“泰山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10余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智力基础。

  关键词:兴奋剂

  一流政策

  吸引一流人才


  青岛西海岸新区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诚意首先体现在政策配套上,把核心政策作为引才育才的“兴奋剂”,打造人才政策比较优势,以一流政策吸引一流人才。据悉,新区围绕引进、培育和扶持人才的关键政策点,出台《关于打造“国际海洋人才港”的实施意见》及13个配套细则,并设立1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新区的人才政策颇具新区特色,比如在“一流人才”引进方面,“支持引进具有高端水平的一体化高层次人才团队,经认定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定期开展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对引进并经认定的顶尖、领军、紧缺人才,分别给予100万、20万和6万元的安家补贴;对用人单位柔性引进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经认定授予‘特聘专家’称号,一次性给予2万元奖励”,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人才培育政策方面,“定期开展拔尖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选拔活动,加大对来区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的培育等。”

  关键词:黏合剂

  贴合需求

  人才“请进来”政策“走出去”


  西海岸新区着力打造的“616产业体系”,蓝色高端、突出海洋元素的产业聚集态势明显。在产业发展中,作为相当重要生产力的人才要素的引进也紧扣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据悉,新区把大型节会作为引才育才的“黏合剂”。

  “围绕新区产业规划,定期发布高层次人才及项目(技术)需求目录,并根据高层次人才及项目需求情况,积极搭建平台,创新引才载体,通过会议活动集聚引进人才。”区委组织部有关工作人员介绍。

  在做法上,新区注重结合“请进来”开展洽谈对接与“走出去”进行政策推介结合,共同发力助推引才育才工作开展。据悉,在引才活动方面,新区先后组织开展了“全球海洋人才洽谈大会”、“青岛2014蓝洽会”、“国际大学创新联盟项目合作”、“2015年‘千人计划’专家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等大型人才及项目现场对接洽谈和实地考察活动,达成合作意向百余项,集中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来区创新创业。在政策推介方面,新区组织相关企业赴海外进行高层次人才招聘推介活动,达成多项合作意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构建“互联网+”引才模式,利用互联网开展新区人才政策以及海外高端人才推介,搭建起即时沟通、洽谈、展示的“空中走廊”等做法,为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关键词:催化剂

  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

  承载引才育才


  青岛光谷软件园内,总面积5000平方米的“国际海洋人才港”是集“高层次人才综合服务中心、海洋科技创新创业中心、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千人计划青岛创业基地”四位于一体的综合体,通过搭建人才引进、培育、服务平台,为来区创新创业的高端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青岛西海岸新区突出创新创业,把承载平台作为引才育才的“催化剂”。打造包括各类创新研发平台、创业孵化载体,以及综合性服务平台在内的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平台。

  据悉,新区打造提升创新研发平台,依托驻区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目前拥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院士工作站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526家,其中国家级197家,省级109家,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同时加快产业孵化器建设。目前全区市级资质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到23家,其中国家级3家,开工建设孵化器320万平方米,投入使用面积9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1000家、入驻创客团队3000余人,规模居全市前列。

  关键词:润滑剂

  亲情化服务

  高层次人才扎根新区


  人才引进来之后,能否在新区扎根?如何最有效地将人才的“能量”更好地与新区产业发展相融合?这些也是新区在人才工作中相当重视的地方。据悉,新区突出以人为本,把优质服务作为引才育才的“润滑剂”。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原则,通过创新保障平台、延伸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品质,建设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亲情化提升高层次人才生活品质,专业化助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实施直通服务,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队伍,加强与驻区高校院所、重点企业的联络与沟通,及时了解企业和人才需求情况,通过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到企业现场办公等方式,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通过搭建综合化公共服务平台、立体化网络服务平台、即时化短信群发平台、专业化服务热线平台等平台,实现人事人才信息服务的‘及时通’。”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介绍。

  同时优化配套服务,将人才关注的安家、办公、教育、医疗等内容作为服务重点,制定服务保障政策和受理平台,提供‘全程化’跟踪服务,打造‘亲情式’服务体系。帮助高层次人才做好人才项目申报、提供办公场所等工作,依托青岛西海岸医院等,每年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健康查体活动,定期组织开展读书休假活动等,为高层次人才来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再就是强化住房保障,采取政府投资建设、社会投资建设、用人单位自建、团购商品住房等四种模式筹集人才公寓房源,较好满足了各级各类人才对住房的需求。近年来,共建筹人才公寓项目16个、约108万平方米、12000余套。2015年,由政府投资,按照“拎包入住”标准建成260余套高端人才公寓,已对新区首批高层次人才进行了配租。

  ■人才改革

  获批省人才改革试验区

  打造国际海洋人才特区


  得人才者得发展。据悉,2015年5月,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获得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复,成为山东省3个试点地区之一。此后,新区围绕股权期权激励和分红激励、科学化社会化专业化人才评价机制、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等开展创新实践,努力构建全省人才对外开放桥头堡和国际海洋人才聚集地。

  据了解,新区获批省人才改革试验区以来,首先加快实施股权期权激励和分红激励,目前已出台山东省首个《人才股权期权激励和分红激励的实施意见》,试点范围包括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目前已在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明月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海工装备研究院等13家单位先行试点。

  建立科学化社会化专业化人才评价机制是人才改革试验区的又一项重要内容。2016年,新区启动了第二批区外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工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中国500强企业——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邀请来自全国的35名具有正高级职称和担任企业高级管理职务的专家担任评委,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进行专业评审。“对于新区认定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我们会定期进行业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兑现安家补贴等”,工作人员介绍。

  此外,在人才引进政策方面,新区通过教育保障、科技金融、工商注册、人事管理、居留与出入境等一系列政策创新,进一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目前已出台了《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办法》、《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引进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名校长等14名,海军军官大学、哈工大、中科院大学等10余个优质教育项目正加快向新区集聚。截至目前,已为182家新区企业完成冠省级行政区划名称的工商注册。

  人才创业项目,带动行业板块崛起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位高端人才对于行业的带动作用不容小觑,依托一名高层次人才,带动一个企业发展,撬动一个产业板块,从这个层面上讲,人才引进、人才储备和利用都具有战略意义。据了解,新区获批以来,“千人计划”专家由10人激增到25人,新增150%。顶尖人才的引入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弥补了整个行业国内的短板,对国家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孙远慧:

  着眼海洋石油勘探

  专家带起百亿资产企业


  求贤若渴,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亚东对此深有体会,他用一年时间与国际著名海洋装备石油勘探专家、国家“千人计划”学者孙远慧博士沟通;而孙博士决定回国的同时,该公司也决定成立——可以说,孙远慧博士是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成立的先决条件。而从注册资本4000万元到资产规模近百亿元,凭借孙远慧博士的国际领先专业和在国际上业内的知名度,这个企业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实现质的飞跃,完成了初步的产业布局。

  据介绍,该公司还成立了山东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孙远慧任院长,把国际先进技术通过合作、合资、人才引进等方式引进来。“这样一来,一方面研究院为公司的平台提供技术指导,另外与国际大的研发机构合作,加强对产业上游研发方面进行布局,提升产业利润。”李亚东说,有了人才,现在与客户的谈判也变得顺畅了。

  马书根:

  “人+机器”一体化

  带动工业机器人产业


  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的大背景下,生产力的提升成了众多企业的着眼点所在。记者在青岛海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采访中了解到,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马书根教授的到来,让西海岸新区在“机器换人”这一领域中表现出别样的优势。

  据悉,海艺团队提出的“人+机器”一体化模式,将工业机器人行业中的系统集成和人才供应领域进行了系统化的整合。不仅为不同的企业、不同行业提供定制化的机器,同时注重多个层面的人才培养。“人是指专业的人才,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机器是指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和技术改造。专业的技术人才为终端用户商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应用,以保证机器的持续工作和降低售后成本。”青岛海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王世朴主任告诉记者。

  高端人才的引进,带动的还有一个行业人才素质的提升和专业化,同时着力解决“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条鸿沟”这一问题。据悉,该公司注重人才的培养与输出,与多所院校进行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对高校相关专业学生重点培养,应届毕业生人才输送至全国各地,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对人才有着针对性实用性培养,用以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

  孙琦:

  催化剂重复利用

  为企业处理废气“减负”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环保一直是处在前沿的课题,同时也蕴藏着众多商机。位于国际海洋人才港3层的海徳格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2015年新区引进的“千人计划”专家之一孙琦博士的创业项目。项目着眼于时下最热的环保主题,实现处理燃煤废气中脱硝催化剂的重复利用,从而大大减少企业的废气处理成本。

  “众所周知,燃煤废气中有大量的硫和硝,这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现在很多大企业,尤其是热电厂等排放废气大户,都要配置废气处理设备。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处理废气是一个高成本的项目,所以很多小企业因不堪重负无法处理废气。”公司总经理毛维彬告诉记者,目前脱硫技术主要是用石灰脱硫,而在脱硝过程中,需要用到一种孔状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使用期限是3年,到期后是国家规定的危险废弃物,处理不当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线上+线下”,海外人才资源这样对接

  今年6月份,西海岸新区东海药业有限公司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药理博士迟立国先生在人才港内的“中美人才项目对接新空间”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对接交流活动,双方通过越洋视频互相共同了解,就如何展开项目合作进行了深入的线上沟通,并约定随后即时保持线下交流。

  通过网络打破空间限制,实现人才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是新区招揽海外人才的一个亮点举措。据了解,2016年4月份,“国际海洋人才港”内的“中美人才项目对接新空间”正式投入运营,项目通过在美国硅谷建立“新区引才引智工作站”,同时在港内设立视频对接站,为海外人才与新区企业洽谈对接搭建“空中走廊”。工作站利用其海外优势,在当地发布新区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和相关政策,并搜集有意向来中国发展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积极推荐给新区企事业单位。一旦双方有意,就可安排视频线上交流,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再准备线下对接。

  “以前引进海外人才的方式基本都是组织出国考察,或者去国外召开推介会,这样做不仅成本特别高,效率也比较低。通过这个项目,新区在全世界人才最集中的美国硅谷建立引才工作站,可以更加灵活的招揽人才”,黄岛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新区将扩展海外新区引才引智工作站数量,在高端人才集中的德国、新加坡等地尝试设立工作站,为新区开辟多条海外高端融智“绿色通道”,聚集世界人才资源为新区所用,进一步加速新区人才特区建设步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