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先任
近期,北京民族文化宫“民藏遗珍”展再次将民间收藏推上舆论的风口,关于展出文物真伪的口水之争也是持续发酵。从冀宝斋到浙师大陶瓷馆、“北师大邱季端捐献”,类似事件的频发,进一步引发业界对民间收藏的质疑。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得到了一组数据以及分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各类古玩市场3000多处,商铺近100万家,年交易额约500多亿元。然而,我国文博界有一种认识,即博物馆里全是精品,民间收藏的多是赝品。(4月5日《法制日报》)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民间文物收藏都极为丰富,但国内的民间文物却存在诸多问题。如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席律师钱卫清总结道:无证据打假乱象、外流乱象、交易乱象、评估乱象、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乱象等。而民间文物收藏良莠不齐、乱象丛生,首先就源于鉴定难问题。
文物鉴定也好,艺术品鉴定也好,迄今没有标准,更没有规范,全凭鉴定者本人的“眼学”功底,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业内鉴定往往实行“一票否决”,也就是邀请的众多专家里有一位专家存疑,藏品就可能被鉴定为赝品。这甚至由此造成一些利益集团将文博界“绑架”的可怕局面。劣币和良币都让人傻傻分不清楚,致使一些赝品得以冒充真品套取高额利润或是民间文物真品被认定为赝品流出境外,造成国家文物宝藏的大量流失与损失,也致使一些利益集团从中浑水摸鱼、趁火打劫。
民间收藏乱象折射了文物保护的困境。对此,要能完善文物鉴定制度,让文物鉴定变得科学合理,让真品与赝品能泾渭分明,不至于混淆在一起。还要能为民间收藏文物的行为提供法律保护,对民间收藏文物予以规范与引导;另外,现行法律在保护民间收藏、发挥民间收藏作用方面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有必要修订文物保护法,加大对民间收藏的保护。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