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一粥恩25年捐470万 男子行善至今仍居陋巷

2017-06-19 07:19   来源: 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郑成海 姜瑞胜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碗小米粥只是一顿普通的早餐,而对城阳区惜福镇的秦国云来说,这却是他不断帮助别人的动力。25年前,台东一位老人端来的一碗小米粥,不仅唤醒了他的生命,也让他从此走上行善之路。这些年来,秦国云捐出的善款已达470万元,帮助过的困难群体不计其数。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帮助他人已成为全家人的一致行动。

  

幼儿园里,秦国云给孩子们盛饭。



  一粥之恩,行善25年

  52岁的秦国云是惜福镇街道惜福镇社区居民。上世纪80年代,秦国云进工厂打过工,当过贩卖蔬菜的商贩。

  上世纪90年代初,秦国云开了一家小商店,隔三岔五要骑着自行车去利津路批发市场进货。他经常是凌晨两点从家里出发,五点多到市场,天亮后进完货就往家赶。

  那是25年前的一天,早上七点多,秦国云像往常一样进完货后骑车回家。刚出市场不远,在拐弯时,他忽然眼前一黑,连人带车栽倒在地。等他醒过来时,发现是一位老太太扶起了他。

  “那天,我带了30元钱,全用来进货了,根本舍不得花钱买早饭,结果回去的路上饿晕了。”秦国云回忆,老太太得知情况后,接着离开了,几分钟后,端来一碗红糖水和一碗小米粥。很快,秦国云恢复了体力,可等他收拾好散落的货物时,老人已不知去向。

  回到家里,秦国云和妻子秦菊香讲了自己的经历。他对妻子说:“要不是老人的一碗红糖水和一碗小米粥,今天说不定就回不来了。”后来,他曾去台东寻找那位老太太,试图答谢一粥之恩,然而未能找到。他在心底许下诺言:一定要像老太太一样去帮助他人。

  从这一年起,一到中秋、春节,秦国云总要买上米面油等食品去镇上的敬老院看望老人;听说村民家的孩子病了,他拿着几千元去看望;惜福镇小学刚建好,秦国云就把做生意刚积攒下来的一万元全捐了出来。

  秦国云并没有停止,他要帮助更多的人。南方发生洪灾,他们第一时间捐款;四川发生地震灾害,他拿着5000元现金来到报社,委托记者转交灾区;得知环卫工人们取暖困难,他一次就送去了20个取暖器;看望自闭症儿童,他捐了3.7万元……25年来,秦国云累计捐款470万元。

  6月5日,在惜福镇街道南寨社区,提到秦国云,93岁的邵淑美老人和老伴竖起了大拇指。他们的儿媳妇江玉花说,秦国云每年春节都来家里看望,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该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王玉玲说,她在社区工作多年,秦国云每年都会去看望高龄老人,并送上米面油等,从未间断过。

  一人垂范,全家参与

  从小受到熏陶,秦国云的孩子长大后也接过了爱心接力棒。

  惜福镇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子女在接受学前教育方面有时会遇到困难,秦国云的大女儿秦燕礼萌生了开一所幼儿园的念头。2010年,秦国云在百福路209号开办了一家幼儿园。几年之后,又在夏庄开了一家分园。

  虽然地处城郊,幼儿园的师资和教学实力一点也不比市区优质幼儿园差。在这里,孩子们每周都能上两次国学课,还有外教来教大家学英语,这些课程都是免费的。此外,幼儿园周六也正常上学,解决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周六上班无法看孩子的难题。

  办园之初,秦国云和秦燕礼商定,只要是来自困难家庭的孩子,就减免他们的费用。目前在园的几百个孩子中,外来娃占绝大多数,其中有6个孩子享受免费入园,王友芬的孩子就是其中之一。

  来自日照的王友芬说,她的两个孩子体弱多病,一家四口全靠丈夫一个人打工养活。一个月3000多元工资,扣除房租和老大的药费,基本上所剩无几。去年7月,小儿子到了入园年龄,她找了好几家幼儿园也未能如愿。秦国云和女儿秦燕礼得知她家的情况后,不仅接收了她的孩子,还免除了所有的费用。

  中午吃完饭,幼儿园的孩子们都睡了,秦菊香依然不能休息,她在厨房里忙着刷餐具,还要给孩子们准备下午的点心和水果。自从办了幼儿园之后,秦菊香一心扑在了这里,从买菜到做饭再到清洁卫生,全是她一个人负责,简直成了孩子们的“全职保姆”。

  一心助人,甘居陋巷

  妻子和女儿在幼儿园忙里忙外,秦国云也没闲着。幼儿园开办以来,秦国云感觉压力越来越大。“16名老师的工资每个月都必须准时足额发放,幼儿园的其他各种支出也一直居高不下,还要不断接收家庭困难的孩子入园,仅靠幼儿园收取的费用难以为继。”他说。

  为了给幼儿园不断“输血”,为了继续自己的慈善事业,秦国云一直没有放弃“拉铁”的老本行。所谓的“拉铁”,其实就是回收废旧金属。上世纪90年代,秦国云就干起了这一行当,从一些大企业收购废弃的金属材料,再卖给钢铁公司。那几年行情好,收入还不错。如今,钢铁价格走低,拉一趟往往只能赚几百元,但秦国云也不愿放弃这点“小钱”——在他看来,起码又多了些资助别人的“本钱”。除了“拉铁”,秦国云还经常出去揽一些监控安装等工程,他希望自己接的活越多越好,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从王沙路拐入惜福镇社区一条狭窄的小巷,再前行数百米,就是秦国云的家。这是一处只有四间平房的小院,秦国云一家人在这里住了30年。

  捐出万贯家财帮助别人,自己一家却至今身居陋巷。面对别人的种种不解,秦国云夫妇显得很坦然:“与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相比,今天的生活非常好了,只要心里有爱,只要心里装着更多的困难群体,住不住楼房不重要!”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一粥之恩 行善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