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特集团车间内,高端机器人正在作业。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娄花 实习生 王兆菲
从59年前修农机的城阳人民公社修配制造厂,到目前销售产值60.18亿元的企业集团;除了马路上的环卫车、工程车,奔驰车的车桥它们也能制造,就连行业内的很多标准也由它们制定,这就是青特集团。近年来,青特集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正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特种车制造商、商用汽车车桥及零部件供应商。
投20亿打造智能化工厂 近日,记者来到城阳正阳路上的青特工业园,车间内高端机器人正在作业,很少见到工人的身影,“这是我们改造后的智能化工厂,不仅质量更加精细,效率还提高了一半。”青特集团副总裁纪奕春说,这个生产车间是青岛最大的车间,生产的是汽车的车桥和特种车,以青岛为总部,形成了北京、成都、潍坊、山西、长沙六大产业基地。目前已经投入20亿打造智能化工厂。
青特集团前身是城阳人民公社修配制造厂,创立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家跨地区、跨行业、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涉足汽车车桥及零部件生产、特种车制造、房地产开发、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集团现控股20多家子公司,业务遍及欧、亚、非、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集团实现销售产值60.18亿元,纳税3.57亿元。”纪奕春说。
青特专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为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进行诊断,制定了《信息化实施规划》,积极推动“工业4.0”进程。例如,新建的驱动桥项目,把工艺装备自动化与信息化整合,产品从加工到装配,全面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
2017年青特集团计划投资2亿元引进高性能加工中心、专机、自动装配线等国内外先进设备,结合工艺改进创新,实现产品技术工艺装备升级及产能提升。
“双轮驱动”的国际品牌 纪奕春介绍,青特集团自2006年提出并始终贯彻“坚持自主创新、高质量、低成本、国际化”的战略方针,始终围绕国际化战略开展相关工作。目前已与戴姆勒、卡玛斯、沃尔沃、菲亚特、卡拉罗、JCB等全球12家高端卡车集团建立商务联系,逐步开展合作。国际化业务由前几年的接洽、准入全面转化成批量供货。于2014年成为卡拉罗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获得良好客户口碑及增长业绩,合作范围及项目逐年拓宽;与菲亚特签署了为期五年的长期合作协议。
菲亚特工业对青特开放全球23个工厂的采购资源;已连续多年为俄罗斯最大卡车公司卡玛斯批量供货;通过13年的不懈努力,青特已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戴姆勒公司的供应商,于2013年、2014年与戴姆勒德国及戴姆勒美国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协议金额达10亿元,并且与戴姆勒公司共同成功研发新型桥壳,应用于即将上市的新款车型。
依托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认可中心实验室,青特集团成为行业内首家荣获“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纪奕春介绍,未来十年,青特集团业务方面重点开展国际化运营,为全球化奠定基础,实现国内与国外市场“双轮驱动”,出口额占半壁江山;管理方面面向现代化和信息化,主要公司实现自动化,将青特车桥真正打造成为世界级主流车桥,青特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