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惠民县: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样本(图)

2017-10-17 06:4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百牧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园区里,农民在收获芹菜。



  

鑫诚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园区里的智能温室大棚。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付晓晓

  养牛场里种玉米、蔬菜,利用动植物互惠原则实现生态循环;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单,确保产品有销路;智能温室大棚里种菜,温光水肥气均智能控制;环环挖掘农业生态链价值,加深一二三产业融合……这些都是滨州市惠民县为发展现代农业做出的探索。

  近日,半岛都市报系列融媒体报道“喜迎十九大·金秋行”记者走进滨州惠民,挖掘这里农业改头换面、展翅腾飞的奥秘。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惠民县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战略,也是其精准扶贫的关键举措。在土地流转、提供就业、产品包销等一系列扶贫“组合拳”的推动下,农民不再只是“靠天吃饭”,增收渠道被大大拓宽,腰包鼓了,收入也稳了。

  种养结合让养殖“绿”起来

  秋日阳光下的芹菜地绿意盎然,73岁的丁元民将已经成熟的芹菜一棵棵收割、一把把捆扎,摞在身后。每年这个时候,丁元民都要到这片菜地里忙活一番,一天挣个百八十块。

  这片芹菜地属于惠民县石庙镇百牧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个养牛场为什么大面积种着芹菜?走遍百牧,记者发现,占地1000多亩的农场里只有4栋牛舍,绝大部分土地分配给了玉米、小麦、蔬菜、果树的种植。“我们的理念是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动植物互惠,探索现代化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百牧的负责人范振侠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如今的百牧成有了另一个名字——瀚明现代农业循环示范园,这更贴近它的运营理念。园区里种着700多亩玉米,除了用于创收,也为现有的300多头牛提供青贮饲料。种养结合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走进牛舍,虽然不可避免地闻到有气味散出,但是完全看不见粪便的堆积,整体很干净。

  记者注意到,在4栋牛舍之间间隔分布着4个藕池大棚。据范振侠介绍,这些藕池有多重功能,“牛舍与牛舍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作为病毒防治隔离区,这样就空出了大块土地。弄上藕池,是对闲置土地的利用,藕池的沼液也具有杀菌作用,对牛舍有隔离防护功能”。巧妙的是,每个藕池里还放养了5万尾泥鳅,仅这些泥鳅每年就能创造12万元利润。

  签订单为农户产品保销路

  投资1400万元创立百牧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是范振侠和他父亲的冒险之举,也是他们的责任之托。范振侠告诉记者,正式运营一年,百牧利润达200多万元,其中养牛利润占六成,蔬菜等其他利润占四成。

  据了解,利用扶贫产业项目资金320万元,百牧结对帮扶了11个贫困村,每年通过项目收益分红,为这些村子带来3万元的集体收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20户、410人。据范振侠介绍,“我们承包村民的土地,每亩每年还返还1000斤小麦,以市场价1.2元算,就是1200元。这就相当于,村民坐在家里什么也不用干,就收入这些钱。”此外,合作社一年能创造五六百人次的工作岗位,日工资80元到100元,并优先提供岗位给贫困户,也为村民带来一部分收入。

  田丰敏的孩子只有三岁半,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她从去年开始到离家很近的百牧上班。除了为百牧管理菜地,她还把自家种的蔬菜也拿到这里来卖。这是百牧为村民创造的另一项福利: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有意愿的农户进行多种经营,制定产品标准,和农户签产品回收订单,对合格的产品统一包装、销售。这项举措降低了农户产品滞销的风险,已带动周边300余农户。另外,针对村民散养牛可能存在的病害风险、粪便污染等弊端,百牧还推出了托管养牛业务。

  种菜用上了智能温室大棚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百牧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探索具有借鉴意义,位于惠民县麻店镇的鑫诚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也提供了一个范例。

  从2012年起,鑫诚在麻店镇北部14个村庄的土地整理项目中完成了1.5万亩的土地规划,现已完成土地流转8000余亩,高档蔬菜基地、特色生态果园、特种养殖片区等相继成型。从一个玉米、小麦传统耕种区到一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鑫诚为这片土地赋予前所未有的活力,也带富了周边村民,除了每年每亩1200斤小麦固定收益,村民到鑫诚打工每月还可收入2000元左右。

  “高科技”是鑫诚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方向。先经过可以消除人身和物体表面尘埃和携带虫体的风淋室,再穿上隔离服,记者才得以进入了鑫诚的智能温室大棚。据了解,面积2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按照荷兰模式打造,设施、技术、种子皆源自荷兰,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全部由计算机实时自动控制。

  记者注意到,智能温棚内的过道以及一排排农作物之间的间隔都很宽,过道边上有机械车停靠。技术人员表示,“棚内蔬菜全部采用机械化移植、收获,间隔宽是为了方便机械车通行。”棚内隐隐有音乐回荡,技术人员说,声控助长仪每天都会为蔬菜放音乐,帮助蔬菜“心情”愉悦地生长,这也是智能温棚另一项特殊“技能”。

  获取农业生态链全部价值

  区别于一般的农业种植方式,鑫诚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走的是高端路线,产出的也是高端产品,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秋葵等16个产品已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绿色认证证书。园区内按照欧盟有机标准种植的1200亩由青岛农业大学研制的“新梨七号”成为特色优质品种,按照绿色标准种植的优质“馨蜜一号”甜瓜糖度达到18%~21.5%,接近世界吉尼斯纪录。

  “再好的黄瓜也只能卖黄瓜价,但深加工会大大提高附加值。”在鑫诚的创始人赵文鑫看来,做农业要像生产工业产品一样,获取生态链中每一环的经济价值。在集生产、研发、推广于一体的园区内,鑫诚将通过国际加工物流交易中心的建设,实现农产品加工、交易、冷链运输的无缝链接,把滨州这个农业大市的农副产品直销京沪等高端市场和海外市场。

  鑫诚计划总投资16.7亿元,它规划的是长期目标,期待的显然也是长期回报。为了拓展现代农业的边界,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鑫诚的另一个着力点。记者注意到,园区一处空地上摆放着一列蒸汽机火车,被改装成了餐厅和旅馆,注入时尚元素,是为了吸引年轻人前来体验。另外,鑫诚还将目光投向养老产业,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健康养生养老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记者手记 精准扶贫,让脱贫更彻底

  时至今日,农用机械轰隆隆地碾过田间土地,农民早已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依赖人工耕作的年代。与此同时,在广袤的农村,更重大、更深远的改变正在涌现。

  如今,一场关于精准扶贫的攻坚战已经深入到千千万万农村,掀起了农村经济的巨大波澜。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的惠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在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惠民县立足自身根基,在农业产业上做足了文章。产能落后的传统农业亟待转型,惠民县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扶持、引进重点项目,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农村合作社陆续诞生。现代农业激发了土地的活力,规模化的运营方式和集约化的种养方式,也为以往“靠天吃饭”的农民上了一道“保险”。

  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惠民县经济版图上不止农业亮眼,农民也不再只是农民。在惠民经济开发区,合同总投资311.4亿元的60余个项目落户,过亿项目37个,形成了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纺织服装、建材家居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为本地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惠民县也在旅游产业上挖掘了潜力。鲁北民俗文化印象地——魏集古村落2016年开园,不到一年时间游客接待量达380万人次。它的建成给周边村民带来了巨大变化,在景区开店或给景区商户打工,直接带动3000多个就业岗位,在景区周边从事餐饮、住宿等,间接带动就业万余,每人年均增收2万多元。

  从物资救济到因地制宜开发产业、扶持项目,创造就业岗位与增收渠道,这场脱贫攻坚战为贫困者打破了贫穷的壁垒,也让他们脱贫得更为彻底和长远。毫无疑问,脱贫攻坚战未来还将惠及更多贫困者,使他们的生活更有希望、更有尊严。

  



  人物特写

  两次创业,带领更多村民致富


  惠民县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很多创富典型,今年46岁的孙可勇算得上其中一位“明星人物”。身为石庙镇孙田吴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在群众中威望很高。通过两次创业经历,他实现了自身财富的积累,也带领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1992年,孙可勇退伍回乡,立志要做有为青年,“我肯定不会就当个种地的农民的,想在农村干出点儿名堂来。”第一次创业,他盯上了跑运输,东挪西借凑钱买了一台拖拉机,为窑厂送土、拉砖。凭着吃苦耐劳和诚信朴实的品质,孙可勇很快就发掘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万元户”。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运输队,村民以此增收不少。

  干了多年运输,孙可勇又开始琢磨新的门道。“我做了很多市场调查发现,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牛肉的需求多了,所以决定尝试养牛。”2009年,他利用地处鲁北地区玉米秸秆丰富、适宜发展畜牧养殖的有利条件,在市县镇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拉上几位村民,投资60多万元成立了惠民县远盛肉牛饲养专业合作社,租赁弃用学校建成了占地面积15亩的肉牛养殖场,购进肉牛70头。

  规模化经营也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由单打独斗转向抱团经营,规模壮大有利于村民集中力量办大事,更主动、更可控地拥抱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由孙可勇牵头的合作社达到了占地50余亩、固定资产突破1100万元的规模,500多头肉牛创造的年利润可达160多万元。

  “想做多大的事业,就得担多大的责任。”这句话被孙可勇用粉笔写在了合作社办公室的外墙上,以激励自己发挥好带头作用。致富不忘乡亲,孙可勇通过合作社申请银行贷款,为养殖肉牛户无偿提供资金,扶持专业养殖户60多家,现在村中80%年龄比较大的村民都加入到养牛队伍中。

  孙可勇还义务担当了养殖肉牛户的技术员,传授喂养、防疫、配种等养殖技术。为了做好肉牛养殖的大文章,他收购村民的玉米秸秆,为养牛户统一青贮玉米秸秆、提供饲料、销售肉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近几年,每年收购玉米秸秆达10万余吨,仅此一项就带动周边村民每户每年增收1000多元。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滨州 惠民 现代农业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