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模范宁允展在京参加表彰会。
11月17日上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内举行,全国道德模范宁允展(上图)与其他代表一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宁允展是继许振超之后,青岛市涌现出的第二位全国道德模范,也是城阳区以建设阳光城阳为总抓手,积极选树道德模范,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所取得的硕果。
从业26年来扎根生产一线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此次入选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他从业26年来,扎根生产一线,主要从事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研磨装配工作。他主持的课题和发明的工装每年可为企业节约创效300万元。他制造的产品创造了11年无次品的纪录,从他和团队手中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1100余列高速动车组,安全奔驰17亿多公里,推动中国高铁成为“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先锋军,推动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
“跟总书记握手的时候,激动得手都是抖的。”宁允展说,作为一名来自中国高铁制造一线的产业工人,他备感光荣,同时也更深刻地感受到肩负的使命。“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中国高铁事业、对一线技能工人的最大褒奖。”
表彰大会上,除了与总书记握手,最令宁允展难忘的还有“全国道德模范”代表、“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发言。“在他发言过程中我两度落泪,他为中国核潜艇事业所做的牺牲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深受鼓舞。”宁允展说。
研磨出的成品受到高度肯定 45岁的宁允展是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车辆钳工高级技师,也是国内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精细研磨的蓝领工人。转向架是高速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之一,定位臂则是转向架的核心部位。高速动车组在高速运行的状态下,定位臂不足10平方厘米的接触面要承受近30吨冲击力。为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定位臂和轮对节点必须有75%以上的接触面间隙小于0.05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这一难题成为高速动车组制造的空前挑战。
宁允展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仅用一周便精确掌握了研磨技术标准,打破了制约高速动车组制造的瓶颈,研磨出的成品受到外方专家的高度肯定。高速动车组进入批量生产后,转向架研磨效率跟不上生产进度,宁允展大胆摒弃外方的研磨工艺,采用更加精准和科学的方法,将研磨效率提升1倍,极大提高了研磨精度。
作为钳工高级技师,宁允展自学焊工、电工,将3个工种融会贯通,自主创新发明“精加工表面缺陷焊修方法”“折断丝攻、螺栓的堆焊取出”等30多项“绝招绝技”,多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为专心搞技术,他辞去管理职务,甚至将家中30多平米的小院改造成了一个“小工厂”,自费购置车床和零部件,利用工余时间钻研设计出10余套工装,成为企业万众创新、节约创效的工匠典范。
将多年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 多年来,宁允展在不断攻关技术难题、提升专业素质的同时,也在探寻如何授之以渔,将多年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如今,宁允展不仅是企业转向架制造的攻关骨干,更当选为中国科协第九届常委会委员,还是北京、青岛多家职业院校的特聘教师,他将传道授业、人才培育列为自己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每年为社会和企业培育数百名优质人才,为行业企业的发展注入优质源动力。
“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宁允展说。他先后获得多项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包括2015年5月获央视“大国工匠”称号,2015年8月入选“中国好人榜”,还有全省第五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第十四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齐鲁最美职工”“2015山东好人十大年度人物”“全国最美职工”“四德榜先模人物”等,2017年2月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宁允展:继续做好岗位的带头人 “我感到非常自豪,这项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工友的帮助和单位领导的支持。”颁奖仪式结束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宁允展。他说,一起受表彰的模范人物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事迹都非常感人。他们中很多人来自平凡的岗位,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一做就是三四十年,贵在坚持。“坚持成就工匠,这是工匠精神的基本要素。”宁允展说,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会继续坚持一线,把好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做好岗位带头人。同时还要多学习,时代不同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妻子:支持丈夫让他安心工作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全国道德模范,这一路走来不易,家人都替他高兴。”宁允展的妻子于文燕说。作为妻子兼工友,于文燕对丈夫的评价就是“话少,为人忠厚,一个劲闷头工作”。经人介绍,2008年,于文燕和宁允展步入婚姻殿堂,她说,当初正是看好了宁允展那股干劲。宁允展当选全国道德模范的消息传开后,这几天,她经常收到亲友、同事的祝贺。“以后我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丈夫,让他安心干好工作!”于文燕说。
企业领导:这是对高铁工人的肯定 “宁允展获选道德模范,既是对他个人的肯定,也是对高铁工人的肯定。”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转向架分厂党总支书记王崇友说,宁允展是传统工艺、技术的代表,也具备新时代高新技术,他既是钳工高级技师,还熟练掌握焊工、车工、电工等技能,在他身上体现的是一种敬业、创新精神。得到这个消息后,公司上下都很振奋,号召全体职工向他学习。今后,公司还会利用内部“道德讲堂”,邀请宁允展参加,面对面和青年、技术工人交流,把好的经验和技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政府部门:做好道德模范选树工作 城阳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梁秋淑说,宁允展是城阳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典型代表,是全区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敬业奉献的“城阳故事”之一。“以此为契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大力选树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各行各类先进人物,在基层普遍表彰善行义举,凝聚发展正能量。”梁秋淑说。
讲好城阳故事引出一批好人 宁允展只是城阳区涌现出来的众多道德模范的代表,在道德模范的选树上,城阳区的许多举措值得借鉴。全民参与是做好道德模范选树的基础,只有广泛调动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这项工作才能有基础、有素材。
城阳区将道德模范选树宣传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将道德模范选树、好人线索推荐等工作纳入文明单位创建指标和精神文明建设考评内容;以党组织隶属关系为基础,建立了“一般典型月底报、重要典型当周报、重大典型随时报”的推送机制,构建了党委工委牵头、总支支部联动、党员群众参与的企业社区、街道区直、群团行业三级典型挖掘体系。
开展“城阳身边好人”月评活动,每月评出4到5名“好人”,由区文明委颁发荣誉证书,并推荐参加青岛市“文明市民”“感动青岛”十佳人物、“山东好人”和全国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年底获评“城阳好人之星”的,再予以表彰奖励。截至目前,先后有200多人受表彰。
围绕“阳光城阳”建设主题,今年城阳区又推出“城阳故事”系列,每天讲述一个好人好事,通过褒奖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草根英雄”,推崇基层涌现出来的“凡人善举”。今年6月份城阳市民节期间,还评选表彰了“阳光市民”“阳光少年”等100余名道德模范。同时在青岛早报等媒体上设立“城阳故事”专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让学模范、做模范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激发市民的热情和活力。自“城阳故事”专栏开设以来,先后有190多个凡人善举故事,通过手机、媒体渠道竞相传播,“城阳故事”已成为城阳区精神文明创建的一个响亮品牌。
同时,城阳区还通过道德模范巡讲、演讲比赛、文艺展演等活动平台,将道德模范与普通市民连线。成立城阳区道德模范宣讲团,聘请李延照、宁允展、吕秀珍等8名市级以上道德模范担任宣讲团成员,开展了道德模范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四进”活动,还承办了全市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事迹巡讲启动仪式;在国学公园开展了“让心智更明亮·让品行更阳光”阳光讲堂主题活动,每周组织一次“城阳故事”交流会;结合送文化下乡开展道德模范巡演,通过小品“城阳好人多”、朗诵《阳光城阳,向善的力量》等形式,将平凡好人事迹广泛传颂。目前全区共组织各级道德模范深入基层单位巡讲、巡演320次,参与群众18万余人。
此外,城阳区还连年举办道德模范表彰大会,对区级以上道德模范给予2000元-15000元的奖励,增强道德模范的荣誉感和影响力。每年为历届道德模范和文明市民免费查体、赠送报卡。全区重大节庆活动邀请道德模范参加,在政治上提高道德模范待遇。坚持重要节日走访慰问道德模范,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各类志愿者为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提供帮助,通过提高政治待遇、帮扶礼遇等活动,营造了“关爱好人、崇尚好人、当好人、做好事”的浓厚氛围。
城阳“爱心伞”走向全国 2007年7月1日下午,城阳区中城路的一家韩国料理店里,家住小北曲社区的仇剑锋和朋友一起吃饭,天空突然下起大雨。透过窗户,马路中间一名白发老人正冒雨前行,仇剑锋立即冲进雨中,帮老人撑伞,并一直将老人送回家。
就在仇剑锋送老人过马路的同时,家住城阳区德阳路社区的王招平和妈妈招吉玲开车经过,也看到这一幕,招吉玲急忙刹车,让女儿从车上取出雨伞送给老人,并叮嘱女儿将老人搀扶过马路。随后王招平和仇剑锋一起,把老人扶过马路,并把自己的雨伞留给老人,自己冒着大雨返回车中。
这一幕触动了家住城阳的青岛农业大学副教授郭建良,他拍下了一组照片,并以“暴雨中的感人一幕”在网上发帖。这组照片被大量转发,让网友们感受到青岛的爱心,一名网友评价说:“感动,这是一把爱心伞。”此事引起了青岛市及中央媒体的重视,《青岛早报》独家连续报道了“爱心伞”事件的前后经过,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在随后予以报道。
青岛市文明办发出倡议,希望更多公共场所能奉献爱心,配备供市民应急用的雨伞。岛城的商场、银行、饭店、出租车等许多行业都积极响应,同时,几千把印着“爱心传递真情,文明赢得尊重”字样的免费雨伞也登上了公交车,供市民使用。
城阳志愿团队走出国门 提起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很多青岛市民都不陌生,他们的事迹频繁见诸报端。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总部就位于城阳,而队长李延照也是土生土长的城阳人。青岛蓝天救援队的前身是一个由无线电爱好者自发组成的无线电俱乐部,2008年,7位发起人成立“175军团”,并开始进行救援培训和活动。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团队第一次参加救援。2012年7月份,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部在城阳区桃林社区正式揭牌。
团队现有队员145人,志愿者600余人,他们中有医生、工人、教授、个体户、农民、退伍军人、无线电爱好者、户外运动教练、游泳健将、心理专家、自由职业者等等,个个身怀绝技。救援活动全部为志愿服务性质,不收取任何费用,购置的训练、救援装备、设备也以个人自筹和队伍集资为主。
他们曾参加过玉树、雅安、鲁甸的地震救援,也参加过北京暴雨灾害、甘肃天水泥石流的救援,还去山里面救过人,也在高速路上对车祸进行过紧急救援。建队以来,截至2015年8月15日,团队已经解救和帮助625名遇险者脱离险境(除国内、国际自然灾害救援和其他救援行动)。
团队先后获得2015年度首批全国“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山东省红十字会“2012年优秀红十字志愿服务队”、2011年度“感动青岛”群体奖、2011年度(第三届)十大微尘公益之星(团体)奖、城阳区“最美城阳人”“青岛市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等20余项荣誉称号和奖项。
建设阳光城阳全民共享成果 今年以来,城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工作部署,站在大青岛全域发展大格局,以建设“阳光城阳”为总抓手,以惟民惟公、高效清正、公平正义、乐观包容为核心理念,以深入实施阳光党建、阳光政务、阳光司法、阳光社会、阳光生活五大工程建设为基本内容,以大青岛中心城区的定位和标准推动新一轮发展,迈出“城阳步伐”,展示“城阳担当”。
在挑战与机遇面前,坚持用阳光的理念和举措,着眼城阳未来发展,夯实开放优势,做高人才优势,强固科技优势,优化服务优势,保持生态优势,积蓄动能、再创辉煌。用阳光的心态和追求,最终让全体城阳人民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稳定成果,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城阳各类市级以上道德模范90余人次 城阳区将道德模范选树作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一个有效抓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通过抓点、连线、带面,大张旗鼓对道德模范进行宣传奖励,春风化雨、成风化人,凝聚发展正能量。截至目前,全区推出各类市级以上道德模范90余人次,其中,宁允展当选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李延照、矫爱法等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吕秀珍等两人获评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当选山东好人十大年度人物,2户家庭荣获“山东省文明家庭”称号,8人入选“山东好人”,6人当选“感动青岛”十大人物等。全区共评出“城阳身边好人”185人,城阳区“阳光市民”100名。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