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奥足球队的孩子们在进行训练。(资料图片)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一点都不辛苦,还想去参加比赛”……16岁的小吕揉搓着双手,大声回答着半岛记者的提问。小吕是青岛特奥足球队的队员,与普通孩子相比,他们在反应上有些迟缓,因为他们是智力障碍学生。但他们通过一年半的刻苦训练,于一个多月前组队,代表山东取得了2017年全国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特奥融合组亚军。
没有一个孩子叫苦喊累 12月5日,在青岛仁爱学校康复训练室,16岁的小吕和小白席地而坐。他们非常懂礼貌,见到半岛记者就非常响亮地问好。“喜欢踢球吗?”半岛记者问。“喜欢。”“对这次的比赛成绩满意吗?”“不满意。”小吕回答的语速很快。“为什么?”“没拿到第一……”在与半岛记者的交流中,他们回答问题一般比较简短,老师在旁边会不时提醒孩子们,“要看着别人说话”。
小吕和小白都是青岛仁爱学校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发育水平低于正常同龄孩子,但在特教老师史鸿飞和蔡嘉德眼里,他们比一般孩子更能吃苦,成绩的取得也更加来之不易。
因为参加的是健残融合组比赛,10人中只有2名是普通学生,其余8名都是特殊学生。这8名十五六岁的孩子,对足球都是零基础。为了应对今年7月举行的全国预选赛,特奥足球队组建后先是训练体能,一开始固定半个小时,慢慢地拉长训练时间。让特教老师蔡嘉德感动的是,在最开始的体能训练中,没有一个孩子喊苦喊累,“孩子们特别听指令,让他们跑,就使出全身力气跑,除非实在跑不动了,才会停下来。”在长时间的训练中,如今原来体重达180斤的孩子,瘦到了140斤左右。
在训练过程中,孩子们经常会发生一些让教练哭笑不得的事情。蔡嘉德说,比如孩子们踢起球来,有时候一兴奋就不管球门是自己的还是对方的,看见球门就往里踢,乌龙事件频繁上演。后来蔡嘉德想了个办法,“告诉孩子们,一定不要把球踢进自己认识的那个守门员的球门里,要踢进不认识的那个人的球门里。”
就是这些经常犯迷糊的孩子,在一次次的训练中,用不断的进步给教练带来一次次的惊喜,最终在2017年全国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上取得了骄人成绩。
明年将参加全国残运会 史鸿飞和蔡嘉德分别当了25年和17年的特教老师,多年的经验让他们总结出了一套培养这些特殊孩子的方法,“就是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少了哪样都不行。
由于参加集训,这些孩子们也过起了集体生活,史鸿飞和蔡嘉德天天与孩子们吃住在一起。一开始,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很差,洗衣服洗袜子等家务活都从没干过,教练就让这些特殊孩子们跟着队里的健全孩子学习。后来,所有的孩子都学会了洗衣,培养了他们自理、自立能力和自信心。
家长也明显感受到了孩子们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在青岛集训期间,小吕的父亲吕先生陪伴儿子参加了所有训练。吕先生说,小吕性格懦弱胆小,比较自闭,平时做事情非常被动,一开始接触球的时候,都不敢去踢去抢。“但是很开心他能迈出这一步,而且咬着牙坚持了下来。”让吕先生非常欣慰的是,他发现儿子身上的变化“相当大”,不仅善于交流了,而且因为团队里有普通孩子作为融合伙伴,有了榜样的力量,小吕也会去模仿他们做事。“你知道吗?前几天我早上上班没来得及拖地,他下午回来竟然自己主动拖了地洗了碗,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的。”吕先生的语气里充满兴奋与骄傲。
史鸿飞说,明年这些特殊孩子们将代表山东参加全国残疾人奥运会,期待他们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