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昨成功首飞

2017-12-25 07:2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据新华社广州12月24日电 启动、滑行,机头昂起,直插云霄……我国首款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24日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

  9时39分许,由机长赵生、副驾驶陈明、机械师魏鹏和监控观察员孙康宁组成的首飞机组,驾驶AG600飞机001架腾空而起。

  在珠海机场西南3000米高度规定的空域内巡航平稳飞行约60分钟,完成了飞机各系统和基本操纵特性初步检查等预定试飞科目后,10时43分许,飞机安全返航着陆,通过水门,首飞取得成功。

  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公司董事长刘祥仁介绍,AG600是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按照“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AG600兼顾改装成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等用途的可能性和灵活性。

  作为三个国产“大飞机”之一的AG600,2009年6月经国家正式批复立项,2016年7月总装下线,12月7日获得首飞特许飞行证。AG600飞机首飞标志着型号研制从试制转入试验试飞阶段,飞机的研制试飞和型号合格审定试飞将逐步开展。

  ■链接 “鲲龙”将大幅提升 我国海上搜救能力

  AG600飞机具备良好的水陆起降和低空低速特性,相比于直升机、船只以及其他平台具有速度快、航程远的特点,在中远海海上快速支援和搜救等特种任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航程超过4000公里,一次可救援50名遇险人员或装载相应重量的空投物资。

  AG600项目行政指挥系统办公室主任冷毅勋介绍,AG600飞机的应用可以实现中国对南海更远端的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公海等区域的救助,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海洋发展需求。中国急需将AG600飞机纳入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发挥其海上支援和搜救速度快、可达性和机动性好等特点,填补中国海上救援特别是中远海救援力量的不足,带动海上搜索救援相关技术的发展,最终实现海上搜救能力的大幅提升,为建设成海洋强国奠定基础。

  据了解,目前我国应急救援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中,相应的任务体系、指挥体系、运行体系、协同体系还未形成明确的机制,发展远海、深海搜索设备的研发将成为未来的方向。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民机产业部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开展水陆两栖飞机的海上救援模式的深层研究,为用户提供实际使用的数据和方法,与现有的救援装备形成协同配合,在实际的海上救助中发挥其快速灵活的特点,并逐步积累使用经验,同时开展针对水陆两栖飞机特点的海上搜索设备和救援装备的研发,水陆两栖飞机配备高性能的先进设备,利用其多用途平台,达到远海救助的目的。             据新华社

  国产大飞机“三兄弟”蓝天聚首 “中国翼”开启航空强国新时代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000多年前庄子的畅想今天成为现实。12月24日上午9时39分许,蓝白涂装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从珠海金湾机场启动,滑行,一飞冲天。

  十年磨砺,运-20、C919、AG600,中国大飞机“三兄弟”终于蓝天聚首。东方航空大国正向航空强国全力冲刺。

  “家族谱系”羽翼渐丰

  AG600是当今世界在研的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飞机选装4台国产涡桨六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53.5吨,实现超过4000公里的最大航程。全机5万多个结构及系统零部件中,98%由国内供应商提供,全机机载成品95%以上为国产产品,这是一架真正的“中国制造”。AG600总设计师黄领才说,它的研制集中了中国航空工业之智,是集体协作、齐心并进的成果。

  颠覆一般人对飞机印象,AG600既能乘风直上蓝天,也能破浪搏击大海。上半身是飞机,下半身是船——外形特色明显的“鲲龙”,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它可以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作业,起降抗浪能力不低于2米,一次性救助50名海上遇险者;它可以通过在水面上20秒的滑行一次汲水12吨,单次投水救火面积4000余平方米,实现在水源与火场之间往返投水灭火。

  中航工业通飞公司副总经理张枢玮说,AG600的成功首飞,提升了中国国产飞机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建设,对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国民经济发展、海洋强国建设均具有重大意义。

  2007年,国务院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此后两年里,三个不同用途的大飞机项目相继立项。

  2013年1月,最早立项的大型运输机运-20首次试飞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研制大型运输机的国家。

  2017年5月5日,大型客机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的跑道上滑跑而起,成功首飞。

  历经多年自主攻关,中国的大飞机家族已经具备了相对完整的“家族谱系”,中国正式进入全球“大飞机俱乐部”。

  “三兄弟”将迎“新伙伴”

  作为中国大飞机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本身也有望形成一个“小家族”。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公司董事长刘祥仁说,AG600还可根据任务需要,通过改装,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探测、海上运输等其他用途。

  不断推出新品、不断冲刺尖端——展望未来,人们不仅能看到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三兄弟”,还会看到它们更多的“新伙伴”。

  在通用飞机领域,刘祥仁介绍,目前正在研发、生产的还有新型通用小飞机,包括私人飞机、公务机等,未来会有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实现“想飞就飞”梦想的国产飞机翱翔蓝天。

  支线飞机也有新作为。按照国际标准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正式交付运营,新舟60系列飞机运送乘客突破1000万人次,新一代涡桨支线飞机新舟700已收获185架订单,有望打破当前国际涡桨支线市场ATR和庞巴迪“双雄并立”的格局,挑战涡桨支线飞机世界第一的地位。

  在最受关注的大客机领域,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9月29日宣布,中俄联合远程宽体客机正式命名为CR929。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采用双通道客舱布局,CR929-600的航程为12000公里,280座级;通过采用先进气动设计、大量应用复合材料、装配新一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等提高飞机综合性能指标。

  蓝天呼唤“中国心”

  由航空大国到航空强国的转变仍需攻坚克难。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高端材料等诸多航空核心技术亟待全力突破。特别是中国大飞机需要更强劲的“中国心脏”,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认为,与航空强国相比,航空发动机是我们的“软肋”。

  一直以来,中国航空发动机依赖进口,自主研制的型号较少。航空发动机需要在高温、高压、高转速、高载荷等严苛条件下工作,涉及气动热力学、燃烧学等众多基础学科以及工程领域,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长。

  与此同时,航空发动机对国民经济的辐射作用明显。根据测算,按产品单位重量创造的价值计算,船舶基准数为1、汽车为9、喷气飞机为800,而航空发动机则高达1400,是飞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2016年,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成立。这家新央企成为中国实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的责任主体,表明中国自主打造航空“心脏”的决心。

  近日,中国航发研制的大型客机发动机“长江-1000A”高压压气机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向国产大飞机装配“中国心”走近了一步。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载梦前行的中国大飞机,向着航空强国翱翔。   据新华社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