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直播间"邀请代表委员畅谈未来产业发展

2018-01-14 09:1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市人大代表徐讯(左)、市政协委员薛铮(中)做客《两会直播间》。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刘笑笑

  “加快培育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核心产值增长40%以上。”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未来产业提出了详细的指引。1月13日,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徐讯,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大快搜索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薛铮做客《两会直播间》,分别从基因、大数据产业出发,畅谈青岛未来产业的发展。

  ■谈报告

  明确产值增幅,振奋人心


  当天,《两会直播间》邀请到的两位嘉宾所从事的行业都是近年来大热的行业,分别是基因和大数据。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也让徐讯和薛铮对产业未来发展更加有信心。“今年的报告非常务实接地气。在2017年的工作回顾中,提到了国家海洋基因库正加快建设。在2018年的目标任务中,谈到了产业创新的内容。听完了我们感到非常振奋,也看到了非常明确的对未来产业升级创新等方面的工作方向。”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徐讯说。

  市政协委员、青岛大快搜索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薛铮感觉今年的报告更厚重了。“有30页篇幅都在谈2018年的目标任务,谈得非常具体和翔实。这里面我看到了几个振奋的点,跟我们的产业相关。比如报告中提到,‘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核心产值增长40%以上。’”薛铮说,以往可能只是“加大”或者“促进”等字眼,今年有了一个明确的指标——核心产值增长40%以上,这让他们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更加有信心了。

  ■谈建议

  加大人才聚集才能推动发展


  访谈中记者了解到,两位代表委员今年带上两会的意见建议也跟未来产业有关。薛铮谈到,自己今年的提案就是关于加大大数据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的。“数字经济对整个青岛经济的发展,已经做出了很多的贡献。目前青岛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效果不够明显,相对于杭州、贵阳、深圳等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这次就提议加大对整个大数据产业的扶持力度。”薛铮建议打造一个大数据方面的产业集聚区,“只有产业聚集,人才才能聚集,人才聚集了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此外,他还认为对产业的扶持力度应该有专项的措施,不能拿传统的科技型企业的政策应用于大数据产业,而是应该有适当的倾斜,以此来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

  徐讯说,基因技术看起来很遥远,但是实际上已经应用于对寻常百姓的常规治疗和诊断中。徐讯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已经在西海岸新区开展了对孕期妇女和育龄期妇女的健康筛查工作以及对女性宫颈癌病毒的筛查工作。“去年一年,我们总共在西海岸新区筛查了5万多例,其中有150多例是阳性,我们对其进行了干预。”不光是在西海岸新区,这些基于基因检测的技术进行的怀孕期间胎儿的健康筛查已经在整个青岛地区开展。“我们的胎儿健康筛查检测技术是全球首个。我们开展了很多基因检测等方面的工作,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基因技术发展带来的实惠。”徐讯说,这还只是基因技术运用于民生领域的一个开始,后面还有更多的产业和民生实践。为此他在会上建议加快基因技术运用到民生实践中,让人们享受到先进技术带来的实惠。同时他也提出人才建设的问题,“怎样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发挥作用?除了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外,还需要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平台,才能筑巢引凤。”

  ■谈应用

  既前景光明,途径又可行


  “基因技术和生命科学是一样的,乍听起来很玄,跟科幻片一样,但是它在不断地往前走。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办法根治癌症,但实际上这方面的发展进程非常快,在未来的10年到15年,人类很可能就能够控制癌症,人类的平均寿命能在目前基础上提升10~20岁,科技带来的将是革命性的变化。”徐讯表示,大家在短期内可能会忽视技术带来的变化。其次是大家对于产业的担心。像IT产业在刚起步时很多关键技术和零件都是靠进口,生物科技早期发展的核心工具也是不能自主的。我们基因产业正在解决产业爆发的核心工具自主可控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这两方面的担忧,大家应该抱有乐观态度,无论是产业核心国产化还是产业应用问题都是光明的,让大家看到“既前景光明,途径又可行。”

  “大数据跟民生的方方面面都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次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加大放管服,这里面有一个核心,就是打通各部门之间的数据,这样就可以让老百姓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腿儿。”薛铮说,这只是大数据在政务方面的具体应用案例,未来这方面的应用会非常多。另外,他举例说,目前青岛市民已经享受到的大数据带来的实惠,还体现在智能交通系统上。“智能交通是青岛在大数据方面很早的实践,山东路是第一条运用大数据进行智能交通管制的道路,现在比以前顺畅了很多。”薛铮说,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整个路口的车流量进行监控,如果车流量大的话,系统会自动增加通行时间,使整个道路更加通畅。“要做大数据应用,要有大数据的环境,我们的核心是做大数据软件,可以让不具备底层研发的企业快速开发大数据的应用,通过国产化核心技术来助力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

  徐讯补充,大家还有个共同的担心就是个人隐私的问题,“我觉得所有行业的发展都会遇到伦理的问题,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担心,才说明行业正处在爆发点,成为一个公共问题。”这也是行业前景的一个表现。

  前景 全球最大基因编辑合成平台今年落地

  对于行业发展,两位都给出了自己看到的蓝图。徐讯说,他们做的基因产业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存”,相当于基因资源的收集和保藏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读”,就是把这个资源数据化,从里面挖掘有用的东西;第三阶段就是“写”,对基因进行改造和人工设计。“我们以前做的就是存和读的事情,今年要建一个全球最大的基因编辑合成平台。这个平台落地的意义在于,以前我们只能做一些诊断、数字化、挖掘方面的工作,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精准地去改造,甚至是人工合成。”他说,这方面的落地其实是把生物经济将原先只能了解、诊断、有限地干预变成了精准地干预,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很大的机遇。“我们希望在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和青岛海洋国家基因库中搭建这样的一个平台,希望这个平台能快速推动产业转换。”

  薛铮表示,“2018年我们的核心还在于整个技术的研发。我们将发布一个人工智能的框架,规划在上半年发布。再就是开源大数据的开发框架,便利更多的开发者应用,快速实现更多的人工智能功能。我们还要在全国建立技术支持中心,帮助各地的企业实现面向大数据的转型升级。”还有,该企业也在参与国家、青岛的大数据标准的建设,也是其今年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的工作是将大数据的难度降下来,让它应用起来更加便捷。”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