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吸引”到“创造”,市南区坚持开放引才与自主培育相结合,在有针对性引进外部优质人才的同时,注意区内优秀人才的挖掘与培育,积极组织各类人才工程申报。
从古至今,当政者对于人才的渴求,向来不加掩饰。
萧何月下追韩信,曹操赤脚迎许攸、三顾茅庐、千金买骨……种种典故,数不胜数。历史长河缓缓流逝,几千年后,同样的人才争夺战仍在进行,只是范围更广,竞争更加白热化。
我国正处于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大国的转变,从中央到省、市,各级都十分重视人才问题。具体到青岛市,各个区市都有完整的人才机构和各自的人才政策。成了香饽饽的专家们,不免将各个区市的人才政策拿来比较。怎样在各区市的争夺战中突出重围,青岛市市南区转换思维:变人才争夺战为人才经营战,从政策制定开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掘人才、培育人才。
在吸引人才方面,市南区瞄准科技型专家,在青岛市有关政策的基础上,率先出台针对高层次人才的综合性服务政策《市南区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聚焦于国际金融、高端商务、健康医疗、海洋科技、大数据与云计算、虚拟现实、时尚文化等重点领域,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团队、人才载体和人才服务机构加快发展,推动产业向着更高层次、更优结构转变。
“市南区也有自己的短板,比如无法为专家们再建人才公寓。”市南区组织部正视问题,并解决问题,“可我们调研过,每年15万元的公寓租赁补贴足以让专家在市南区租到海景房。”
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兼顾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市南区《办法》中的细则才会如此详尽:扶持对象涵盖了顶尖、高端、杰出、行业领军四个层次,对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300万元资金扶持,连续5年提供最高1000平方米办公用房租金补贴,连续3年提供200平方米人才公寓或每年15万元的公寓租赁补贴;对能够积极推动市南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突出经济社会效益的优秀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资金扶持。
“此心安处是吾乡”。留人留心,要想留住人才,除了事业吸引,更要有生活等各方面保障,让其安心、舒心。《办法》中,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等综合性服务也极为贴心。
《办法》出台后吸引了大量高层次重点人才到市南区咨询,有一批符合区域发展定位高层次人才相继引进。截至目前,市南区已有驻区院士14名、全职引进院士2名、外聘院士5名,引进“千人计划”专家17名,“万人计划”专家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1名。
从“吸引”到“创造”,市南区坚持开放引才与自主培育相结合,在有针对性引进外部优质人才的同时,注意区内优秀人才的挖掘与培育,积极组织各类人才工程申报。
近几年,市南区先后成功推荐申报国家“万人计划”1人、“泰山学者”及“泰山产业领军人才”5人、青岛市拔尖人才13人。同时,为了鼓励区内单位自主培育高层次人才,《办法》对首次参加国家“千人计划”、国家“特支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系列工程申报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即使未最终获评相应称号,根据申报进程也逐级给予扶持。通过市级筛选并推荐至上一级审核的,按获评标准的30%予以扶持;通过上一级筛选并报再上一级审核的,按获评标准的50%予以扶持;入围最终评审环节的,按获评标准的70%予以扶持。
为了鼓励本土人才创新发展,引领区域内部人才不断进步,市南区正在组织第六批拔尖人才评选,预计2017年内即可完成评选。
对于盘旋的凤凰,市南区建好梧桐等它栖息;对于等待破土的幼苗,市南区搭好梯架待其成长。就连城市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人群,市南区也一视同仁,从政策出发,帮助他们羽翼渐丰,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在《市南区2017年推进创业就业工程资金使用办法》中,从就业补贴和培训补贴两大方面出发,给予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家庭服务业机构、高校毕业生各方面的补贴。例如市南区注册企业就业人员或市南区户籍就业人员,参加“金蓝领”培训合格,取得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分别给予市南区认定的培训机构1000元、1200元、1400元、1600元的培训费补贴。
人才培养,政策先行。如何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和检验政策皆是科学,也是领导干部必须真学真懂真用的大学问。青岛市市南区从人才新政出发,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地集聚人才,变人才争夺战为人才经营战,让更多的人才在这片热土生根萌芽、发荣滋长。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