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要想解决百姓的医疗问题,改革虽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怎样从“深处”落到“实处”。
老话说得好:“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在普通人眼中,生病不光是自己遭罪,治病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与时间。这不仅是百姓害怕生病的最真实写照,更反映出“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百姓的头等问题。
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一些企业和地方就已经开始了自发地对传统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医疗改革也先后在城镇和农村进行了探索和完善,但就目前中国的医疗体制来看,“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医疗保障覆盖的不公平性等种种现状依旧成为困扰当前中国医疗最大的问题。
要想解决百姓的医疗问题,改革虽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怎样从“深处”落到“实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改革不能仅仅从基本入手,还要从基层改起。只有让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解决百姓看病之“痛”,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近年来,市南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事业发展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关于卫生计生事业、健康产业、健康服务、健康环境等一系列工作要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健康市南”建设迈上新台阶。
而医联体建设作为“健康市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问题的解决上,具有重要地位。
从2016年起,市南区政府办的七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已与青岛市市立医院签订协议,组建成区域医疗联合体……
如今一年多过去,“专家坐诊、家庭医生、分级诊疗、专用通道”等几部分内容,成为构成市南区医联体建设的核心。其中已有的众多惠民举措,如:与市立医院联网,开通远程心电会诊的数字心电图机;为转诊患者预约上级医院门诊的转诊绿色通道;名医进社区等活动均已获得百姓好评。
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郑乃智正在巢湖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
“医疗可以说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于改善民生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我们可以发现,现在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不断完善医联体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市南区卫计局卫生科科长嵇翠娟说。
因为大部分优质的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三甲医院,所以造成了居民不论是小毛病还是大毛病,都要去三甲医院就诊。而三甲医院主要治疗群体应该集中在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在收治了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之后,“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服务满意度低、医患矛盾增多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率和技术水平下降”等问题自然而然就会频频出现。
通过医联体建设,可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既可以提高基层诊疗服务能力,实现区域内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居民就医满意度。
现在百姓就医,足不出“户”就能在社区中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特别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一些涉及心血管、呼吸、神经内、中医、心理咨询等专业的高级职称专家在社区坐诊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为他们解疑答惑。
未来医联体的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特别对于百姓最实用的分级诊疗的层面来说,首先需从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实施数据信息的共享;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进一步组织开展好对分级诊疗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赢得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对分级诊疗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为医联体建设的平稳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只有真正让百姓“小病看得上,大病看得起,重病有保障”,才能营造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让百姓的健康得到最实际的保障。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