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数据成新动能之源 渐入"寻常百姓家"

2018-04-23 06:5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海量数据正在为诸多领域提供精准支撑。



  

大数据作为新思维新能源越发受到关注。



  3

  >>>行业破冰 建交易中心创新体制机制


  鞠强提到的大数据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流动目前还存在诸多困难,而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打破坚冰,创建大数据交易新生态。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大数据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10月,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大数据要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塑造山东竞争优势的战略路径,并提出要在青岛设立并争取创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为促进大数据产业链及生态圈建设,实现数据资源流通,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联合九次方大数据信息集团成立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2017年4月1日,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当年4月25日取得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同意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开展权益类交易业务的批复》。

  可以说,该中心的成立,创新了体制机制,开创大数据发展新局面。该中心立足青岛,辐射山东,充分发挥青岛在地理空间、外贸进出口、国家政策、产业规模方面的优势,建设面向全国提供数据交易服务的创新型交易场所。遵循“开放、规范、安全、可控”的原则,采用“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促进数据流通,规范数据交易行为,维护数据交易市场秩序,保护数据交易各方合法权益,向社会提供完整的数据清洗、交易、结算、应用、安全保障、数据资产管理和融资等综合配套服务,释放数据潜在价值,形成大数据产业链和生态圈,未来将立足国家战略层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政府大数据公开,带动各行业公开数据,通过大数据产业发展促进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建成省内最大的大数据汇聚、交易及运营中心,争创全球大数据清洗、建模基地。

  推动大数据成为全球最有价值资产和商品,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立志于此。

  青岛大数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伟鹏认为,大数据交易中心实际上解决了数据交易和资产化的问题。作为一个大数据的公共交易平台,第一要解决的是交易规则的问题,包括数据定价和确权,包括中间风险如何控制等问题;第二个职能就是把大数据交易中心做成一个大数据产业资源汇聚的平台;第三个职能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也是核心职能,以此来建立这个大数据的产业生态。

  “未来对于一直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其实我们已经在做了。现在正在做的数据交易流通、这种生态的平台,实际上就是在做产业智慧化。本身大数据产业做好了,就一定要跟实体产业相结合,输出能力越强,对实体产业的发展就越有促进作用。”刘伟鹏说。

  业内观点

  尴尬 看不见的数据,看得见的难题


  大数据的确是一把利器,但业内也普遍认为还没有发展到无往不利的地步。

  首先面临的是大数据“存不起”的尴尬。这个问题在视频信息存储上尤为突出。据了解,近年来监控视频数量惊人,增长迅速,公安引导安装监控摄像机超过2000万台,一个月的数据量约为7500PB,一个月的存储成本高达240亿元,而面对高清视频发展趋势,挑战更为严峻。并且,监控场景复杂、目标多样,识别难,跨摄像机案(事)件关联难,周克华案动用了上千警员看视频、找目标,不仅耗费人力,时效性还差。

  随着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一些问题的出现始料未及。就拿耗电来说,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产业曾被认为是绿色产业,但随着发展越来越深入才发现,其耗电量惊人。有媒体报道,2016年中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超过1200亿千瓦时,这个数字超过了三峡大坝2016年全年的总发电量。此外“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需要多个层面来推动解决。

  青岛发展大数据也有自身的短板。据介绍,数据的形成是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青岛市整体信息化水平在全国来看是中等偏上,但是作为北方城市信息化投入明显比南方少,尤其是比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差很多;从大数据有效利用上来讲,青岛等一些北方城市不见得比南方差距那么大,但还是有差距。而从企业的数据积累上看,还不是特别完善。“数据的积累依靠每个企业和单位,需要有长远的信息规划,只有这样这种数据积累是有意义的。但如今有些企业没有一致性的数据积累,获取的乱七八糟的数据形不成同类型、同质量的数据,也会对大数据的应用有影响。”青岛市大数据发展促进会秘书长任保东表示,现在信息化系统更新比较快,系统的生命周期比较短,这就意味着数据的粒度大小都不一样,“不是说不能用,但会影响应用。”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有标准,解决数据统一性、一致性的问题。“我们促进会把标准作为重要内容,去年发了两个标准,还要就标准加大协调力度。这不是短期内就能解决的。现在从国家层面上讲,相关部门也在做着,我们只是从地方上希望将这个进程加快。”其次还要从信息化整体投入上持续加大。任保东认为,目前信息化的应用虽然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但是随着新技术的诞生,可能对信息化产生更大的推进作用,原先偏重人工替代、提高工作效率,未来可能偏重决策水平等。

  转变 要从“认为好”,到“用着好”

  而要用好大数据,让更多的大数据为我所用,让大数据提炼出更多的动能,如何扭转观念让大数据落到实处或许是根本。

  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到现在,从国家到地方都很重视,都是看到了它在总结过去、总结经验进而能够预测未来的核心作用,但这个作用实际上也仅仅是一个初步阶段。去年青岛针对大数据产业进行了整体发展评估,评估对象包括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市整体情况,还有对高校的评估。其中,对高校的评估体现在科研和人才培训方面,评估下来的结果显示,目前青岛发展大数据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大数据应用的意识,如何让大数据落地相对来讲是个难点。

  “人们都意识到大数据很重要,对以后社会经济影响很大,但具体到落在本部门、本行业里,还是缺少具体的实施方法。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缺人才,缺少又熟悉本行业业务又熟悉大数据的来担当重任,把好的想法落地。这也是执行层面上会碰到的困难,是从认为好到用着好的过程。”任保东说道。

  还有人想结合大数据做一些事情,但有些数据还拿不到,这就涉及到数据交易和流通问题。各部门之间烟囱林立,各自抱着自己的数据不想开放,怕开放之后有责任。而这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开放的标准。就拿数据脱敏来说,很多个人信息涉及个人隐私,不能随意公开。但有时候做大数据分析需要知道一部分个人信息就可以,比如只需要知道男女、只需要知道出生年月。这也需要有关部门出台规范或标准。

  此外,信息公开还要破解数据打架的问题。原先数据存放于各个部门,各部门抱着自己的数据;而要真正共享,有点企业在各个部门都有信息,很可能不同部门的统计数字是不一样的。这里面不统一不一致,可能是因为统计的口径、范围、方法、渠道等有差异,原先各自为政看不出问题,但这种差异在形成海量数据之后就会很容易看出来。这种问题要解决,就需要专业人士的介入,还需要更多的协调沟通。

  “去年国务院要求加大政府数据开放力度,很多部门也在做这一部分工作,总体上是一个向好的过程。”任保东说自己对此感受比较深,尤其是去年在做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时,调研了市人社局,当时该局初步建设了一个大数据的平台,其中涉及到城市人员的流动情况、人才的流进流出情况,而根据这些此前无法获得的信息从宏观上思考,就可以为城市发展和政策决策做借鉴。“这个用处是非常大的。大数据的核心作用就是利用大量的历史积累数据来预测未来,起到决策支撑的作用。通过大量的数据来找出规律,让我们能少走不少弯路。”

  无论如何,大数据犹如“随风潜入夜”般瞬间从研究机构的高阁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产生深刻的影响。用好大数据,提炼新动能,助力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我们在路上。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大数据 新动能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