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玄修建太清宫 三皇殿那棵龙头榆是他亲手栽的

2014-02-27 10:58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太清宫龙头榆



  公元904年,李哲玄来到了崂山太清宫,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深厚的道家文化底蕴,留住了这位四处云游的高人。他为太清宫修建了三皇殿,并在此修行数十年,直到112岁高龄羽化,他的墓就位于太清宫后山,至今尚存。

  他来到崂山太清宫

  “道家的云游,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简单,这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修炼过程中的一门功课。”孙守信说,道人云游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检验自身的定力,在深山之中修行,没有外界干扰自然容易做到平心静气,但在纷乱的社会环境中如果还能经得住诱惑和干扰,那才能说明之前的修行是成功的;第二个内容是化缘,这是一种修行兼修功德的形式,通常是为了修建庙宇筹集资金,四处宣讲传道;第三就是最高阶段的修行做功德,即是已经具备了相当本领和功能,会到社会上去除恶扬善,救苦治病。话再说回李哲玄的这次云游,离开罗浮山后,为躲避中原的兵乱,沿着边隅一路北行,拜访道教名山。最后于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来到了崂山太清宫。

  当时崂山太清宫的道士大都属于茅山宗,修行方式与江南等地的道士区别不大,所以经过沟通和交流,宫中的几位道士与李哲玄十分投缘,于是百般挽留他常住崂山。此时的李哲玄已在外游历数年,感觉也应该尽快把这些年来的所见所闻,加以整理和归纳,再加上太清宫道士的盛情邀请,于是决定留下来。

  崂山太清宫是崂山开山祖师张廉夫于公元前140年所建,先有三官殿后建三清殿,经过千年的发展,当李哲玄到崂山时,两处大殿已经颇具规模。虽然足够云游的道人前来居住,但道家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所以李哲玄认为,只有两处大殿与道家哲学不符,应再建一座才好。

  募集资金建三皇殿

  经过勘察,李哲玄选定了建设新殿的位置,于是道别太清宫一众道友,开始外出化缘。起初听说李哲玄要走,太清宫的道士们还以为是哪里招待不周,后来得知李哲玄是要去筹钱为太清宫建新殿,大家喜出望外,于是决定帮他一起出门化缘,约定百日之期再回来碰头,核算筹资的情况。

  在众道人的努力下,第二年开春,太清宫的第三处大殿就破土动工了。李哲玄亲自带领道友们开水渠、通甬道,植树栽花。到了夏末,大殿已经基本建成,按照李哲玄的提议,在主殿供奉中国古代的三大祖先:伏羲、神农和轩辕。大殿也由此定名“三皇殿”。

  据孙守信介绍,中国历史的蒙学把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近六十余万年的历史阶段称为“三皇五帝”时期,三皇则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传奇人物。在古代传说中,说伏羲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始演八卦”,创出了最基本、最朴素的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他的功绩在于让人们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天道),故被尊为“天皇”。

  再说“地皇”神农氏,神话传说中他生有一副水晶肚肠,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他曾遍尝百草,如果吃了有毒的植物,他的肚肠就呈现黑色,要昏睡半天;如果吃下植物后肚肠仍旧鲜红,就说明这种植物没毒,人们可以食用。他成为人类依赖土地得以生存的主要创始者,所以被尊为“地皇”。

  实际上,原始人类从基本依赖渔猎到从事农耕,是经过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的,那时候为了鉴别植物的可食性,不知有多少先民付出了生命,古代传说举出一位形象的人为代表,供后人供奉,使后人不忘先人之功。最后是轩辕氏,首先以武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各部落,为最终建立国家开创了基业,是实现社会管理的奠基人,故被尊为“人皇”。

  由于建了“三皇殿”,使得太清宫的布局更加合理,此后李哲玄就住持“三皇殿”,道士张道冲、李志云住持“三清殿”,郑道坤和王志诚住持“三官殿”。一时间,崂山太清宫道场闻名遐迩,各地众多道人前来投奔,推动了崂山道教的发展。

  后周太祖封他为“道化普济真人”

  后周太祖广顺三年(公元953年),106岁的李哲玄听说京城已经五个多月滴雨未降,庄稼颗粒无收,当地瘟疫流行。于是他动身离开崂山,前往京城为百姓治病。李哲玄救活了许多人,因为手到病除,他被老百姓称为“神医”,一时名声大噪。

  正在为灾情发愁的后周太祖,听闻有高道来到京城,连忙下诏命李哲玄祈雨。传说李哲玄施法不久,果然连下了三天大雨,百姓欢声雷动。随着甘霖普降,城中的瘟疫也渐渐消除。后周太祖召见了李哲玄,要重重地赏赐他,李哲玄推辞不受,太祖当即敕封他为“道化普济真人”,并尊为“国师”,自皇帝以下,尽全礼敬之。说到这里,云游道人俯在李氏族长耳边说的那句神秘的话,也揭开了谜底,让族长不解的那个职位正是“国师”,“低于皇帝,却高于宰相”。

  太祖极力挽留他留在京城,但李哲玄却坚持要回崂山,遂于第二年返回崂山大清宫。回山后他潜心研究道家内功修持理论,在继承前人《太上黄庭内景经》、《太上黄庭外景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修功实践体会,撰著了《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和《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充分强调脾在练功修身方面的重要性和脾与其他脏器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修身和养生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李哲玄的这些著作,被后人纳入《道藏·洞玄部》,属中级以上的修功理论。

  112岁在崂山仙逝

  公元959年,李哲玄在崂山太清宫飞升,世寿112岁。如今在三皇殿的东北角,我们还能看到一个大石崮,上面布有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形状像是北斗星座。这是太清宫道士拜斗的祭坛,叫做“拜斗台”。每当导游带队走过这个景点,总会告诉游人:“传说唐代太清宫道士李哲玄在这里拜斗修真,见红光从天而降,由此得道成仙。”在大石上还留有“本宫始祖李真人哲玄号守中子敕封道化普济真人于唐天祐元年甲子至本宫拜北斗于此”的石刻,给人们留下无数遐想。飞天成仙,或许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据说,李哲玄的骨骸葬于太清宫后山之阳,至今墓葬尚存。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海上仙山出名道,名道造就一仙山。在崂山这个地方,张廉夫百岁之人尚能遍游大江南北,李哲玄百余岁广治瘟病祈雨降福,之后太清宫中年过百岁的道人大有人在。千百年前他们在这里留下足迹,如今关于他们的传说依然在这里流传,现在太清宫“逢仙桥”旁的那棵龙头榆,已成为游客必经的祈福之地,“摸摸老龙头,一世永无愁;摸摸老龙尾,做事有头有尾;摸摸老龙背,长命到百岁”。跟着导游重复这些吉利话时,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这棵有着千年树龄的老树,正是当年李哲玄亲手所植。

  城市信报记者 黄默(感谢孙守信先生对本文的帮助)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