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日军1914年占领青岛后,溥伟曾说过这样的话:“有我溥伟在,大清帝国就不会灭亡。”尽管这是一句没有文献可考的话,但在清政府宣布溥仪退位前后,恭亲王溥伟一直坚决反对退位并极力谋划复辟却是不争的事实。记者就此采访了鲁海等文史专家,看这位末代恭亲王是如何在从青岛开始的漫长流亡过程中,将希望、财富乃至生命一点一点腐蚀掉的。
人物身份:溥伟字绍原。清恭亲王奕之孙,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袭恭王爵位,成为第二代恭亲王。
少壮派领袖居和 旧宅坚决反对退位己欲称帝 溥伟的爷爷是咸丰皇帝的六弟恭亲王爱新觉罗奕,鲁海告诉记者,咸丰在位时,年轻有为的奕并不为咸丰所信任,直至咸丰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奕发动了“辛酉政变”,罢黜了咸丰遗诏任命的顾命大臣,由慈禧“垂帘听政”后,奕才被任命为议政大臣,成为清朝后期最重要的政界大臣。“奕病逝时,他的儿子已先去世,长孙溥伟就继任恭亲王,成为第二代恭亲王”,鲁海说当时奕和溥伟都住在“乾隆朝第一贪官”和珅的旧宅,改称恭王府,宅邸花园极为豪华,至今仍为北京的游览名胜。
溥伟继任亲王后被任命为戒烟大臣,被认为是王公贵族中的少壮派领袖,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隆裕太后召开“御前会议”,奕诓和溥伦等主张接受条件退位,可溥伟和肃亲王善蓍极力反对,且准备推荐溥伟为皇帝,率军与起义军作战,但就在这时,隆裕太后下达了退位诏书,1912年2月12日诏告宣统退位。但即使这样,溥伟依然试图千方百计地恢复满清丢失的皇权,于是开始了一场漫长而徒劳的恢复皇室计划。
流亡青岛曾隐居啤酒屋变卖家财策划复辟未果 1912年2月流亡到青岛的溥伟才32岁,据鲁海统计,当时来青的清朝县官级以上官员有120多位,而亲王仅有溥伟和庆亲王奕劻两位。关于溥伟在青岛的行踪,资料和传闻很多,德国传教士卫礼贤与溥伟在青期间交往甚密,在他的《青岛的故人们》一书中透露,溥伟刚来青岛的时候,先住在郊外一家远离大道、隐秘的啤酒屋里,他的一位陪同为了谨慎处事甚至将自己的辫子也剪掉了,“亲王则难以迈出这一步,始终拖着那条精心梳理的大辫子以示身份。”
后来,溥伟在青岛海滨买了一所房子将在北京的家人都接了过来,鲁海考察溥伟当时的宅邸位于如今文登路小学的东侧,30多年前被拆除了。1914年日军攻占青岛时,他的房屋依海而建,自然暴露在海军的炮口之下,一天夜里,在他的住处遭遇到几下微弱的炮击后,溥伟与全家匆忙到一处朋友的住所避难,但他还没有来得及搬进去,就突然一声巨响,房间整个一堵墙都被摧毁了。即使在这样的局面下,溥伟还是在青岛举起了“满蒙独立运动”的旗帜,重建已被解散的宗社党,并在辽东一带秘密组织武装力量,为复辟清室孤注一掷。据说溥伟还曾说过这样的话:“有我溥伟在,大清帝国就不会灭亡。”为此,他将从北京带到青岛的珠宝、古董、字画等都悉数变卖,得款40多万日元,还准备将价值二百万两白银的土地抵押给银行。
妻子精神错乱管家谋财晚景凄凉命丧一家旅社 1922年,中国从日本人手中收回了青岛的主权,一心复辟的溥伟在客居青岛10年之后也离开了这里,去了当时日本统治下的旅顺,临走时将一部分家具送给了康有为。鲁海告诉记者,“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三省,与溥仪联系成立伪政权,溥仪犹豫未立即应允,日本准备推出溥伟成立一个“明光帝国”,溥仪闻讯后由天津匆匆乘船去了旅顺,结果日本还是觉得溥仪名头更大一些,于是成立了伪满洲国,溥伟又丧失了一次称帝的机会。
经历了这些徒劳的勾心斗角,溥伟日益心灰意冷,这时在经济上他也开始体味到生活的艰难。卫礼贤也曾详细记述了溥伟的家财是如何散尽的。在卫礼贤的记忆中,溥伟的母亲精明强干,虽然老迈但对自己的容貌呵护备至,外表看上去风韵犹存,在家中具有绝对的权威,而溥伟的妻子是个非常娇弱温柔的蒙古公主,但一直疾病缠身,流亡的颠沛恐惧、婆婆的虐待让她心力交瘁,在抵达青岛后就精神错乱了,经常狂躁不已。后来卫礼贤安排她入院治疗,病情有所稳定。
除了家庭生活的不顺,在用人方面溥伟也不够成熟,他手下负责管理财物的是个身材瘦长、满脸麻子的家伙,从溥伟身上榨取了许多油水,“亲王本来拥有良田千亩,每年的田租完全可以保证他皇室的生活,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管家把卖掉大片土地的钱据为己有,地租也不如实上缴,他还将王府中大量的图书和古董偷运出去进行拍卖”,卫礼贤记述说,后来这位管家为了掩盖如此大范围的偷窃,还用一场大火将大半个王府化为灰烬。在经济上越来越力不从心的溥伟,甚至不得不放弃他两匹马拉的玻璃罩马车。
北上旅顺后,他的生活更加艰难,政治上的失意让他的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1936年1月,在长春的一家旅社里,这位56岁的末代恭亲王在贫病交加中告别人世。在历史滚滚前进的车轮中,这位复辟狂人始终没能明白他的皇室美梦、他曾经的锦衣玉食、随心所欲,都已经无可挽回地成为了过去,他一次次的复辟企图就如竹篮打水,打来打去财尽人亡梦未醒。记者 王法艳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