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
文理分科将成为历史
青岛2中化学老师孙玉维已有20多年的教龄,她说原先高中文理分科时,学生一旦选科,基本就定型了,但现在进行选修走班后,是按照文科倾向和理科倾向选修相关的模块,选择文科倾向的学生,依然学习理科知识,反之亦然,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青岛2中选择理科倾向的高二学生,每周要上六节物理、化学课,而选择文科倾向的同学,每周上四节物理、化学课,余出来的两节学地理。
孙玉维认为,走班之后,不仅更能尊重学生的个人特点和意愿,也兼顾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让他们比较乐于学习。
记者采访了解到,2008年之前,为了追求高考升学率,我省包括青岛市在内的部分高中,在高一学生中进行文理分科,有的甚至在高一上学期就分了科,分科之后,学生就一切围绕高考转,根本谈不上全面发展。高考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使得很多学生严重偏科,各高校对高中毕业生知识结构不合理颇有微词。
为此 ,我省要求,从2008年入学的高中新生开始,高中二年级结束以前不得安排文理分科,学生在高二开始选修走班,到2011年,争取多数学校能够开全开足课程,使当年入学的高中生实现完全的学分选修制,根据选修的不同模块走班,从而使得文理分科彻底成为一个历史概念。
记者从青岛2中了解到,学生们选修走班后,虽然有文科倾向和理科倾向之分,但所有学生在高中三年里,都要保证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均获得一定学分,避免出现学生知识上的“瘸腿”。另外,学生选修走班后,每个学期都要确定一次选修模块,也就是说,如果选择理倾的学生感觉自己更加适合学文科,是可以通过模块的调整变为文倾生的。
■反映
多数学生为走班叫好
虽然当前的高二走班依然是摸索中前行,但与四五年前的那一轮“走班”相比,显得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了,学生们也不像以前那么浮躁。
“我觉得走班挺好的,”青岛2中高二级部十二班的黄俊玮选择的是理倾方向,她说在走班后的教学班里,都是比较喜欢理科的同学,大家在一起讨论问题很有激情。如果不走班,班里有些同学理科基础比较差,老师上课还要考虑他们的接受程度,“现在这样就很好”。
该校选择文科倾向的邢伟健,想法和黄俊玮挺像,他说虽然自己的理科成绩比文科成绩要好,但他从内心里喜欢学文科。选择文倾后,学习的物理、化学部分比理倾学生要轻松不少,基本上老师讲授的内容课堂上就能消化,课下不用做很多习题,这样一来,他也有精力照顾自己的副业——学校校刊的编写工作了。
“青岛的高中曾进行过一轮轰轰烈烈的走班,但短的就走了几周,长的也不过坚持了一学期,最后都不了了之了,”记者采访获悉,2004年,山东省开始实施高中新课改,高中选修以及走班的概念被提了出来,部分高中随即尝试了走班。
“那时的走班,基本就是形式上做到了,”青岛某高中一位校长告诉记者,那一轮走班,真是一下课就看着学生抱着书本跑,很热闹,但因为很多走班都是匆匆上马,对于一些细节考虑得并不周到,部分学生根本静不下心来学习,非常浮躁,由此受到了来自家长方面的强大压力,各高中最后纷纷放弃走班。
市教育局一位部门负责人则表示,那轮走班热潮过后,我省的高考方案也没有对走班进行更多的“倾斜”,这让很多学校感觉走班是出力不讨好,因此高中走班就无人问津了。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