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磕子青岛仅剩一"独苗" 老手艺不愁市场愁传承

2012-01-14 03:4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探访

做磕子岛城仅剩一“独苗”

    1月10日,是李村大集的日子,随着春节的临近,大集上买年货的市民非常多,记者在大集上看到很多传统的富有年味的工艺品尤其受市民青睐,其中用来制作面食的木头模具——磕子非常受市民喜爱,很多市民纷纷表示,“过年了,用它制作出来的面食更漂亮,也更有年味儿。”经过询问卖货的商贩得知 ,市场上的磕子都产自即墨市龙山街道王家葛村。

    为了了解磕子的制作技艺,12日上午,记者从市区坐车来到即墨,“你要找制作磕子的呀?去王家葛村就对了,全青岛就这一个地方有。”一位姓姜的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在这位司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一户制作磕子的工匠王承虎家中。王承虎告诉记者,他只记得从他的祖辈开始他们家就做磕子,自己也是跟父亲学会的,他听说,制作磕子的历史已经有二三百年了,但具体是谁发明的制作磕子技艺,王承虎表示自己也不清楚,“磕子的制作技艺只在王家葛村有,全青岛甚至全山东再没有别的地方做。”

小小磕子让面团“活”起来

    “你看看,地上摆的这些磕子都是我昨天刚做好的,明天就要发往潍坊了。”在王承虎家中地板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些已经做好的磕子。这些磕子长三十多厘米,宽五六厘米,每块木板上都刻着金鱼、小猴子、寿桃等形状,花纹清晰,非常精美。王承虎说,这些磕子都属于小型的,用来做小馒头用,平时他都是做这种小磕子,如果要做大磕子需要预订。

    据介绍,王承虎今年54岁,21岁跟着父亲学会做磕子,到现在已经做了30多年了。“用磕子做面食是咱青岛的老风俗了,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用它来做面食,现在虽然用得少了,但很多老青岛尤其是农村人,还保留着用磕子做面食的风俗。”据介绍,磕子是制作面食的一种模具,将和好的面放进磕子里,面就变成磕子里的形状,蒸熟后,面食保留了磕子的形状,有金鱼、元宝、狮子、猴子、花、寿桃等五六十种形状,制作这些磕子的手艺多是前辈们流传下来的,也有现在的工匠自己研究出来的。

制作一个需要十多道工序

    王承虎说,制作磕子的木材一般都是选用梨木,选择梨木做材料,是因为梨木的质地较硬、不开裂,不变形。“别看这么个小木磕子,制作下来从选木材到最后完成,一共需要十多道工序呢。”王承虎指着一个磕子对记者说。

    王承虎详细地向记者讲述了制作磕子的工序:首先将木材切割成木板,再画线将木板分割成更小的木块,然后切割、蒸熟、晾晒、设计图案 、刮平,最后一步是最关键的,即在木板上雕刻,这是纯手工技艺,也是最体现一个工匠技术水平的步骤。“同样大小、同样花色的磕子,好的工匠做出来的价格要比一般工匠做出来的贵一倍 。”王承虎边干活边对记者说,一个小型磕子卖给商贩的价格是六七元,商贩在集市上能卖到10元左右,“磕子需要人工制作,耗费大量时间,我一天仅能做20多个。”

成稀缺品商贩排队等货

    记者又来到另一户制作磕子的工匠王丕高家中。王丕高说他从18岁就拜师学艺,学了一年才出徒,之后就一直制作磕子,到现在已经做了40多年了。“我们的磕子根本就不愁卖,尤其是到了春节前,供不应求。”

    王丕高说,他们都是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一家一户单干 ,虽然是单干,但也是订单式生产,村民的磕子主要销往青岛、潍坊、烟台、威海等地,甚至出口日韩。“我和老伴一个月能赚三四千元,村里做磕子的工匠大多是在农闲时节做,平均一天能挣一百多元。”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磕子 年味 面食模具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