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岛辛岛山石遭开采 山体已被挖得面目全非

2012-03-01 05:22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一辆运石车经过,尘土飞扬

  

    顺藤摸瓜 大块的石渣从哪里来?

    虽然不少加工点的老板也从事过石料开采的工作,但毕竟不能算作破坏大山的现场证据。和赵老板攀谈中记者了解到,泊湾村不远的东山村仍有一处山石开采点正在经营。“我们这些加工点石料都用得差不多了,都从那边进。”顺着赵老板的指引,记者看到一处山头粉尘飞扬。记者表示希望看看那一处的石料。随后,记者搭乘一辆运送石块的运输车到了这处石料开采现场。

    货车司机6趟车等一个活山上料也不多了

    在赵老板的加工点,记者经过十多分钟的等待,等到了一辆大型运输车,车上装着大块石渣,石渣被卸下后,赵老板示意记者搭乘这辆车去开采现场。记者上车跟司机师傅攀谈起来。

    “我们是从董家口过来的,想进一批石渣。”“好啊,我把你们带过去,不过我们老板可能不在 ,你只能跟我们一个管事的人谈了,他姓孙。”

    经过聊天记者了解到,运送石渣的这位司机姓杜,是吉林人,从事石渣运输工作已经不少年头。“现在山上的石头被炸得不多了,这边的没大有了,主要从我们那边进。”杜司机告诉记者,石渣开采的工作越来越不好干了,“山上开采石渣的不少,竞争比较激烈,加上石料越来越少,我们的活也越来越少,现在一天大概能运20来车吧,每天挣六七十块钱而已。”

    记者问为什么现场没有听到爆破声,老杜称这两天没有爆破是因为正在打眼,“一般一个月爆破一两次。”最后记者问到了核心问题,“你们这样开采石头有开采许可证吗?”老杜笑着说:“我们干活的谁知道什么证,反正我没听老板提起过 ,有没有的都是干。”

    炸山老板不管有没有证,货是不多了

    不一会,记者就来到了炸山采石的现场,这里尘土飞扬,一辆大型挖掘机正在把石渣装到一辆辆运输车上。下车后,记者看到了面目全非的山头,整个山北侧已经被挖掘得不成样子,只有一小部分还没有被破坏,而山的另一侧则树木成荫、郁郁葱葱。

    老杜招呼了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男子,“他就是现在管事的,有什么事情你问他。”记者赶忙上前跟“孙哥”打招呼。孙哥在仔细盘问了记者一番后表示,栾老板现在不在,有什么事情可以跟他电话联系。随后记者获得了栾老板的电话。

    由于现场灰尘太多,加上噪音太大,记者只得走到离现场很远的路边拨打电话。电话接通后,栾老板依然心存芥蒂,他先是问记者从哪里得到了自己的电话,又问记者是哪个地方的,最后才跟记者谈起了石渣价格,“你可以在现场看看,这个山我们已经开采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很少一部分,还要运给××老板和××地方,你给我加价我都不卖,别说减价。”

    记者表示开采山石的成本很小,希望栾老板通融一下,栾老板称:“怎么没成本?人力物力不都是成本?”记者询问开采山石是否拥有开采许可证,这句话引起了栾老板的警惕,“你管我有没有证 ,我是有手续的,不管有没有证,货是不多了,不谈了。”随后他匆匆挂掉电话。

    部门回应 相关情况正在核实中

    2月29日,在对泊湾村、东山村的石料加工点和开采点进行了调查之后,记者拨通了开发区国土资源局的办公电话。记者表示,自己就在石料开采加工现场,希望能够了解这些开采点是否在该局进行备案,获得开采许可证 ,并希望工作人员能前来配合调查,对确实存在问题的采石场进行取缔。

    中午11点多,三名薛家岛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和记者在采石现场碰面。在采石场,一名工作人员在看到现场的经营乱象后表示,此处正在修路,“1号线正巧过这个地方,这一块很可能是为了修路才炸开的。”当记者询问既然为了修路,为何路边山顶上的石头也被挖掘时,这位工作人员称此举可能是为了“挖底补平”。在之后的几处加工点,面对着一处处被挖掘出的大坑和堆积的山石,一位工作人员称:“这些大坑并非现在才有的,之前这里就有砖窑 ,大坑很可能就是砖窑旧址。”

    令记者不解的是,虽然工作人员驱车路过采石场和加工点,但并没有下车询问这些小老板是否具备开采许可证。对于记者提出的是否在该所备案的问题也没有正面回答。工作人员最后表示,鉴于涉及修路,问题复杂,此事需要和林业部门以及其他部门联合调查,并会在最快时间给记者答复。

    2月29日下午4点左右,薛家岛街道办的一位尹姓工作人员再度拨通了记者的电话。工作人员称,此事已经引起了部门领导的重视,“国土资源所正在调查之中。”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辖区内的自然资源保护问题,我们一直都很重视,如果经调查核实,这些加采石场确实没有在有关部门备案,我们一定配合有关部门及时跟进,严格取缔。”他在最后表示:事情将会尽快调查清楚,欢迎记者继续跟进。

    A4~A5版文/图 本报记者(请市民田先生到本报领取线索费120元)

    记者手记

    一味坐吃山空,只怕山穷水尽

    都说环保是个大问题,是个老问题,可环保的重要性到底在哪?恐怕很少有人有深切的体会。

    此次辛岛之行,笔者终于见识到了环境被破坏的惨状。您或许无法嗅到大风起时那扑鼻的石灰异味,您也可能感受不到炸药爆破地面时的摇撼。但您只要想一个字就够了,那就是“山”。当您看到一座葱绿的大山被劈头一斩,一半青翠,一半疮痍之时 ,不知您会作何感想?

    我们青岛多山,青岛人也爱山,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青岛的山越来越少了。那些家人曾经游玩的场所,那些恋人曾经依偎的家园,那些我们美好的回忆正在挖掘机的轰鸣和楼盘的侵蚀之下,一座一座消失。变成了什么呢?也许是林立的大厦,也许是细小的石子,但早晚有一天会变成后代们的眼泪。到那时候,谁还会去计算“大石块320一车,每方16块钱”呢?恐怕谁也算不出来。

    我国古人善于造词,曾将一个人的懒惰形容成“坐吃山空”,将一个人的窘迫形容成“山穷水尽”。这两个词实在是巧妙,因为它们隐喻着现实。在这里,笔者只想提醒那些挖山者,也希望有关部门能意识到: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一味“坐吃山空”,只怕“山穷水尽”。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郭新举]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面目全非 开采 山石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