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照预算的政府采购节约徒具观赏性

2012-07-13 10:3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舒圣祥

  财政部日前公布数据称,我国政府采购规模10年间增长了10倍,累计节约财政资金6600多亿元,引发公众的普遍质疑。对此,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解释称,政府采购信息统计中的节约资金是指采购金额与采购预算的差额,政府采购规模扩大与政府精简开支并不矛盾。(7月9日《人民日报》)

  原来,政府采购所谓“节约财政资金”,不是将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对比,而纯粹只是与政府采购预算对比。一个U盘市场价只需100元,抚顺市财政局却花了 2300 元买iTouch4来当U盘用。可是,如果当初的政府采购预算是2500元,那么天价U 盘事件同样可以被称之为“节约财政资金”——别说荒谬,事实很可能就是这样。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累计节约财政资金6600多亿元”与天价政府采购频出之间,公众感受为何差距如此之大了。节约的只是采购预算纸面上的钱,而挥霍的则是纳税人的真金白银。

  当然,如果预算编制足够细致严格,比照预算的采购节约数据并非没有价值;比如香港的财政预算案是七大本16开的书,七本预算案总量加起来近10公斤,部门开支细致到添置坐椅,甚至香港某部门今年换十只灯泡的支出都被列出来。如果我们也有如此详细的预算,政府采购是否真正节约了财政资金,同样能够一目了然;可问题是,预算软约束恰恰是众所周知的通病。一方面,很多的地方尚未公开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公开的自然更少;另一方面,莫名其妙的“其他”项目动辄就安排资金千万元,“三公消费”在政府预算中都无法体现,更遑论具体的政府采购项目了。

  一个基本的常识是:预算编制越粗,对政府部门的约束力就越弱,浪费与腐败的空间就越大。对于政府采购而言,只要在编制预算时编得宽松一些,花钱的时候自然就可以舒服一些,不仅能够满足各种潜规则私利,还能获得“节省财政资金”的政绩,岂不是一举多得?年底突击花钱为什么久治不愈?“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为何会成为一种顽症?预算软约束下的预算监管乏力,是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 ;既如此,建立在预算泡沫基础上的“节约财政资金”又有何实际价值?与接连爆出的天价政府采购案相比,“累计节约财政资金6600多亿元”无非看上去很美,徒具观赏性而已。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孟祥龙]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