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68人当上农场主 大的家庭农场年赚200万元

2013-03-13 07:38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C

    5000亩地要买飞机喷药

    人物:王兴迁  土地5030亩

    种粮大户王兴迁最近一下成了名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家庭农场,作为这个领域的拓荒人,和现在规模最大的家庭农场主,坐拥5000多亩地的他一下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切他本人都有些始料未及。

    王兴迁今年48岁,人很随和,说起话来带着农民特有的朴实。带着记者参观自己都望不到头的巨型农场、还有自己的机器库里动辄四五十万元的几十台大型农业机械,他语气中很有成就感却没有傲气,“周边12个村庄的土地现在都已经承包过来了,不过这个规模还要扩大,而现在还没到谈成功的时候,一切才开始起步,还需要进一步规划。”王兴迁有着自己的深谋远虑。

    说起王兴迁以前从事的行业,跟农业一点边都沾不上。他笑着说,自己以前就是一个建筑工,跟着在工地干活,后来慢慢地成了包工头,领着二三十个人包工程干活,再后来规模慢慢地一步步扩大,工程量也在增加,赶上了楼市黄金期,他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触动王兴迁从建筑行业转向农业的原因是自己一次不经意的发现。他说,看以前一个种粮户都是骑着摩托车下地,但是没过多久开上轿车了。农民开得起轿车,这证明这里面肯定是有“钱”途的。就这样他开始琢磨着包地当家庭农场主。

    因为最初的资金也不是特别多,再加上对这个领域不是特别了解,他也是一步步积累。2007年开始,从最初的几十亩到上百亩,再到六七百亩上千亩,最后慢慢地形成了现在5000多亩的规模。能形成现在这么大的规模得益于当地的第二三产业发达。“李哥庄镇是全国出名的制帽之乡,我们戴的帽子很多产自这里,这里的农民大都在制帽厂或者制帽机器厂、维修厂上班,大量的土地流转出来。”王兴迁说。

    一个人种了周边12个村庄约2000个家庭的土地,规模化种植再加上他投入200多万元购置的农业机器降低了成本,别人种地不赚钱,他却有不少赚头,现在一年已经有200万元左右的收益。下一步除了扩大规模,他还要花近百万元购买给作物喷洒农药的飞机。“农机局的领导已经来考察了,应该差不多能给补贴三四十万元,购买应该机会很大。”

    王兴迁的家庭农场现在已经成了全市的典型,连农业部的领导都曾带队下来参观过 ,但是他心里还有担心,“我最担心的就是土地租期没有保证,虽然签了协议,但是就怕赚钱了以后,会有人眼红不按协议租地,那自己前期1000多万元的投入就算白搭了。”

    D

    贫瘠地大胆投了100多万

    人物:孙志刚  土地360亩

    西凤凰岭,胶州市九龙镇西宋家莹村的一个山岭,有着一片贫瘠、没人想种的土地。亩产收入不到1000块钱,种上小麦、玉米忙活一年,还挣不出辛苦钱,成了当地村民的最真实印象。然而,2011年,村民孙志刚却看中了这片地,一口气转包下了周边的360亩土地,注册了青岛九龙七彩甘薯农场,在当地成为特大新闻。

    孙志刚 ,40岁的他正值不惑之年,戴着眼镜看上去有点文艺范儿。很多人没想到,这样一个远近闻名的大老板,会摇身一变成为一片贫瘠土地的农场主。在过去多年时间里,孙志刚一直从事房地产开发,但他对农村种地问题始终很关注。“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深知土地的重要性,但现在村里种地的鲜见年轻人。二三十岁的出去打工,剩下五六十岁的老人在耕种,将来谁种地是个很严峻的问题。”同时作为村支部书记的孙志刚对农村发展有着自己的认识。

    “我之所以选择注册家庭农场,是想把这儿作为一个试点,尝试这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如果运作得好,既充分利用了这些土地,还可能带动村经济的发展。”孙志刚说,他有一定的资金基础,可以去尝试。而选择种地瓜,主要是为了不让村里的一个好甘薯品种消亡。“我们这里有个地瓜品种,大家俗称其‘696’号,因为种地的人在变少,这个地瓜品种也面临消亡的境地。我选择种地瓜,一大原因是为保护它,在此基础上再引进外地品种,从而打造成一个七彩甘薯农场。”

    “我转包了360亩地,算上承包费、修水渠、硬化路面等基础设施,仅先期投入的资金就达到了110万元,具体何时能收回这些成本,我现在还真说不上来。”2012年,孙志刚种植的七彩甘薯收获了第一茬,亩产从2500斤~6000斤不等,算了算毛收入,能有20万元就很不错了。“一下转包这么多土地,各项开支都很大,农场的发展肯定会经历一个艰难阶段,需要不断摸索和尝试,但我会坚持走下去。”

    孙志刚说,他的农场现在是以种甘薯为主,而且选择品质好的进行出口。“去年便有不少甘薯出口到了国外,用于提炼色素用,这与传统的种植模式相比 ,肯定是一个质的提升。”但今年已经开始尝试种植板栗。“农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能仅以种植为主,我设想着和旅游结合在一起,比如搞一个甘薯采摘节。通过旅游业盘活农场,走出一条不同的农业路。”虽然眼下处于高投入、低回报的阶段,但孙志刚一直没忘记设想农场的未来。 文/图 记者 李伟伟 尚青龙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