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艺节群星奖昨晚颁奖青岛作品门类奖项总数居首
青岛小品获礼遇 此次参与群星奖评选的青岛戏剧小品类作品,在预赛中就以强劲的实力受到同行的关注,并在之前举办的多项赛事中都曾获得过非常好的成绩。为了参加群星奖的比赛,主创团队精心打磨,突出矛盾冲突,精炼台词,磨练演技,因而在群星奖的舞台上也显露出了别样的风采。市群艺馆馆长陆玲告诉记者,一共八个场次的赛事,在第四场比赛中倒数第二个出场的小品《新房之夜》,开场不到一分钟就掀起现场高潮,包袱不断,让观众含着泪笑到最后。
表现的题材聚焦社会现实,在新房中展开一幕式的矛盾冲突,还有年轻演员充满爆发力的表演和精炼且具幽默感的台词,令台上的评委和台下的观众同声称赞;原本是赛场的舞台,在演出结束后专门为青岛的演员保留了谢幕的灯光和时间,观众长久不息的掌声一次又一次地将演员们拉回到舞台中央谢幕。
在第六场比赛中亮相的小品《将心比心》,虽然题材上与河北省选送的作品《讨薪》撞车,但是出彩的舞台灯光运用,以及融入戏曲元素的表现形式令其脱颖而出,演出结束后,不少参赛同行主动向陆玲表示祝贺,直言“青岛的作品真棒,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群艺馆成为“取经地” 群星爱乐合唱团、七彩风老年合唱团进入合唱决赛;两个舞蹈门类、两个戏剧门类的决赛作品如愿摘“星”;担纲此次群星奖闭幕式的主持人也是咱青岛小伙儿,来自市群艺馆的万宁,他之前因为在青岛主持群星奖舞蹈类别比赛中表现突出,被十艺节组委会相中,点名调他到威海主持闭幕式演出;除了筹备参赛作品,从今年7月开始,青岛群艺馆承办的“青岛夜色美”街头文化艺术汇便开始在岛城各个区市广场、街头营造节日气氛……
如此闪耀的群文成绩,使得青岛市群艺馆成为了业界同行取经学习的必到之地,群星奖的比赛尚未结束,市群艺馆就陆续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 “群艺”人员,市群艺馆馆长陆玲告诉记者,青岛入围群星奖的六件作品,从幕后主创到台上演员,都是青岛本土的“非专业”群众力量,展现了青岛群众文化的水准;此外,公益培训和公共文化服务也是他们“取经”的重点,我们为前来观摩的同行们准备的礼物——《跟我学——青岛广场舞》DVD光盘广受欢迎,陆玲介绍说,这套光盘是青岛自己编创的16套广场舞的录像,每套舞蹈中都有一个传统的胶州秧歌元素,舞蹈的曲调也以我市的地方戏曲茂腔、柳腔为主,是最具青岛地方文化特色的群众广场舞。学完这套广场舞,基本就掌握了胶州秧歌的 “九动十八弯”,这也成为了胶州秧歌这一“非遗”项目推广的新契机。
崔彩彩:
借鉴戏曲,“撞车”题材更出彩 小品《将心比心》在十艺节群星奖戏剧类评比中夺奖,导演崔彩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欣喜中透着绝对的自信:“取得这个成绩并不意外,这么用心的创作和演绎,如果不拿奖实在说不过去!”
小品《将心比心》描写的是一个农民工讨薪的故事,演出现场气氛空前热烈,获奖前已收获了观众的口碑。在崔彩彩看来,作品之所以能够从88件决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源于两个因素,一是借用了戏曲中的程式化表演形式来表现特定的场景剧情,充满写意的生趣;另一个因素则是于生趣之中故事本身所传递的正能量。
十二三岁就在戏曲舞台上摸爬滚打的崔彩彩原先是山西小戏蒲剧演员,后改行导演,有意将戏曲元素运用到新剧创作中,比如演员一抬脚,就划分出了门里门外的区域;电话铃声也借用了戏曲元素。即便是在题材上与其他作品撞车,但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为其赢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崔彩彩总结说,这一小品,发挥了自己的创作优势,同时又得到了优秀演员的配合呈现,如此的天时地利人和,“不拿奖实在说不过去。”
孙晓峤:
无惧争议,好东西就该让大家来说 热裤、雨靴、玫红色的罩纱衣……市群艺馆选送的作品《田野的嫚儿》在十艺节群星奖舞蹈总决赛中以这等洋气、时尚的装扮,跳起了极具乡土气息的胶州秧歌,着实惊艳,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最终这一作品获得了群星奖舞蹈作品一等奖,《田野的嫚儿》编导孙晓峤难掩激动,直言“好东西就该让大家来说。”
虽然比赛前已经是连轴转的排练状态了,但是16位孩子们在登上舞台的那一刻还是拼尽了全力,孙晓峤告诉记者,比赛当晚的演出效果特别好,孩子们走下台来也很有信心,一直在等待最终的评审结果。群星奖的评委、同时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对这一作品也给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个作品特别具有青岛的地域符号,“洋气、时尚,视觉效果上具有冲击力,传统的胶州秧歌能够以这等形式予以呈现,是非常有想法的。”此外,孙晓峤透露说,来自北京海淀区文化馆的一位业务干部看过《田野的嫚儿》之后,也直言这一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群文舞蹈,用到了乐池,编排十分专业。
《田野的嫚儿》在赢得赞誉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少非议,孙晓峤告诉记者,评委中也有人认为既然是表现传统的胶州秧歌,就该是红花绿袄的那种感觉,应该再朴实一点,对此,孙晓峤不以为意,“好的东西是可以有争议的,起码说明这个作品是让人留有印象的,业务的争论和探讨会促使这一作品日渐成熟。”
孙晓峤解释说,当初在创做这一作品时,将其定名为《田野的嫚儿》有更多写意的成分,“谁说田野里的嫚儿一定是农村的嫚儿、在地里辛苦劳作的嫚儿,城里的嫚儿也可以到田野里去玩耍,以此来表现青春、快意、时尚,同时也是对青岛地域性特色的一种彰显。”
刘宗涛:
刚柔并济,秧歌鞭鼓出奇出新 “我们是奔着拿奖去的”听闻《豪情鞭鼓俏秧歌》摘得“群星奖”,该作品主创、胶州茂腔剧团团长刘宗涛比较平静,“比赛当晚,看完所有作品,心里就有底了。”刘宗涛说13日晚在城阳举办的决赛现场,“我们发挥很不错,现场观众情绪很高,评委给予的评价也很好。”
“刚柔并济,出奇出新”,在刘宗涛看来,山东各地以秧歌为基础的作品很多,《豪情鞭鼓俏秧歌》有自己的“制胜法宝”。“与海阳秧歌、鼓子秧歌相比,胶州秧歌缺少震撼感,但却很柔很美,我们就用女演员来表现这一点”,同时又用男演员表演鞭鼓,展示山东大汉的阳刚之气,弥补秧歌的不足,“鞭鼓是老艺术家们挖掘出来的一个‘绝技’,技巧很难,现场气势很足”,平时较少出现在舞蹈中的鞭鼓,能够“出奇出新”。48个男女演员,融合了秧歌之柔美与鞭鼓之阳刚,“把两方面做到极致”,同时又展示了山东地方文化,“做出了秧歌节目的创新”。这个节目,获得了群星奖舞蹈门类评委、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明文军的认可,研究民族舞多年的他,认为该作品“反映了地域特征”,而且作为广场舞,“具有推广性”。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