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群星奖”颁奖仪式在威海举行,烟台市群众艺术馆的演员在颁奖仪式上表演舞蹈。 □新华社发
□ 本报记者 王红军
32件作品类群星奖、4个项目类群星奖、6人“群文之星”称号……10月25日晚,
十艺节群星奖颁奖仪式举行,我省群星奖比赛成绩在全国遥遥领先。
十艺节组委会群文活动部部长李宗伟说:“由于十艺节的促进带动,
山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了大台阶,群众文化精品创作也上了一个大台阶。”
据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介绍,本届“群星奖”共有884件作品、157个公共文化项目和117个“群文之星”候选人参评,经过初选、复赛和决赛等环节,共决出220个作品类“群星奖”、110个项目类“群星奖”以及100位“群文之星”。
在作品类比赛中,我省在音乐、舞蹈、曲艺和戏剧类比赛中分别有7件作品获奖,还有2个合唱、2个广场舞节目获奖。在项目类比赛中,我省有垦利县“村村唱戏村村舞”等4个项目获奖,还有张荫松、王子华等6人夺得群文之星。
省艺术馆馆长王寿宴表示,在以前的群星奖比赛中,山东虽然在全国处于上游位置,但都没有这次这么“出彩”。“从群文节目的创作,到加工排练,再到进入复决赛,全省群众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在颁奖仪式上,年近古稀的老群文工作者张荫松,担任着现场演出导演的任务。本届群星奖比赛,他编导的舞蹈《舒心的日子扭着过》、少儿舞蹈《爷爷教我踩高跷》以及广场舞《幸福像花儿一样》夺得群星奖,也将他个人夺得群星奖的次数增加到了9次,而双鬓斑白的他也荣膺“群文之星”的称号。
在《爷爷教我踩高跷》中,张荫松搬来10多年前获奖作品《娃娃高跷》的舞蹈元素,并加入了爷孙之间文化传承的情节。“我们传统的民间文化,需要我们群众工作者去推广、去传承。”张荫松说,这个节目就是以孩子娱乐的形式,展现山东的地域文化特色,用现代意识去认识、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在张荫松看来,创作群文作品的目的不是为了一次比赛,而是为了群文工作的长期开展。“在创作《舒心的日子扭着过》的过程中,我们同时把节目向各个社区推广,现在烟台市有很多人已经在跳这支舞蹈了。”
李宗伟说,在筹办十艺节的带动下,山东培养了一大批群文创作队伍,凝聚了一大批群众创作专家,形成了一批支持群文创作的政策资源。
李宗伟认为,这些获奖作品只是“金字塔尖的明珠”,没有获奖的还有大量精品。“我们要看到这些获奖作品,也不能忘记那些没有获奖的作品,那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创作热情,这是群星奖的基础。”
李宗伟表示,基层群众有着巨大的文化潜在需求,现在变成了现实需求。“原来我们各方面的条件可能并不具备,现在这个潜在的需求将在未来3到5年里更好地释放出来,迸发出文化创作的积极性,催生新一轮群众文化发展的繁荣。”
[编辑: 张珍珍]